【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告别“信封”投稿,迎来“指尖”投稿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289610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告别“信封”投稿,迎来“指尖”投稿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289610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告别“信封”投稿,迎来“指尖”投稿
2019-06-1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作为“50后”,笔者经历了投稿渠道、方式之巨变,切身感受到了新中国横空出世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建设以来,投稿这件看似小事实乃大事的演变过程,不仅有了中国速度,也有了中国质量。在走进新时代的当下,更是如此。

  曾记得1964年下半学期,本人在读小学四年级时的一天,班主任老师于成奎上课前,突然将作文《秋收》当作范文拿给同学们传看,还表扬说:“薛宝生的作文写得好,主题突出,层次清楚,观察和描写都很细致,遣词造句也正确,全文通畅,给他打了100分!”说完,大家给我鼓掌。我的脸红了,一篇记叙文竟然引来老师和同学的点赞声,没有想到。这在我小时那可是自己得到的“大奖”,喜欢写作文,继续写好作文的念头于是在心里萌发。

  后来,我一直笔耕不辍,就连走向工作岗位填写履历表时,在“有何特长”一栏内,明确填上了“喜欢写作,擅长写消息、通讯和言论”。1970年1月份中学毕业离校,在村小教书、当负责人,同时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的那两年,自己也没能扔掉笔杆子。白天忙工作,晚上在教员室里挑灯刻钢板,自编16开不定期的《团支部工作快讯》,而且还是用油印机套红印刷,很有宣传指导作用,村里的团员和青年争抢着阅读。后来,到乡中学任教并兼任校团总支书记,每逢下乡支农时,我也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领着几个好不错的学生一起编印《支农快报》,为师生们加油鼓劲。

  在乡团委书记的任上,我依然坚持动笔动手主编《团工作通讯》,以此为载体组织基层团支部交流经验,展示活动。从1973年开始,我开始向乡广播站、县广播站、市电台、省电台和《江城日报》《红色社员报》(《吉林农民报》前身)《城市晚报》《吉林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投稿。虽说有断有序,但投稿习惯却从来没有改变。1978年秋的一天中午,当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传出“现在播送本台通讯员薛宝生写来的通讯《王乃川养蜂》”时,我停下了回二哥家吃午饭的脚步,同二哥一起听《王乃川养蜂》,直到听完“这是由晁惠播送的”,才算完事。二哥夸我说,这个故事挺好的,农民养蜂多种经营有来钱道。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便隔三差五地投稿。而在2000年前,投稿是由信封寄出的,贴上8分钱邮票,后来又需要贴上一二毛钱邮票,才能传递出去。一般需要走三四天的路程,如果是消息报道的话,那肯定是新闻变旧闻了,为了确保时效,没少用电话传递稿子,非常不便利。考虑这些因素,我常常是写通讯,写言论,等等,这些时效性不强的稿子。2000年后,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加速,我这个老通讯员也如鱼得水了,不仅享受到了无纸化的便捷,也享受到了E—mail、QQ等飞快传递稿子的神速,每天三四篇评论都是这样飞到了媒体。目前,我已累计投稿并发表评论5700多篇了。

  如果还是靠“信封”投稿的话,这5700多篇的评论肯定要走上1425天的路,也就是3年又9个月的时间。这还是保守估算,实际上“信封”投稿比这还要慢,因为有纸化也就是“爬格子”,写完一篇一二千字的评论,至少需要小半天,而现在只需要两小时(因右眼撞坏视力仅有0.02,敲起键盘的速度不是很快)。对比起来,如今的“指尖”投稿,真可谓是既快又好,时效性有保证,宣传作用自然就会适时发力。而媒体编辑有什么约稿要求,也会在第一时间告知,通联工作也在“指尖”上推进,真的是爽极了。

  告别“信封”投稿,迎来“指尖”投稿,作为典型的“50后”,我是喜不自禁。新中国,改革开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纸质媒体、网络媒体、融合融媒体、新媒体、自媒体,这些展现和保障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词,足以让亿万国人世代不忘。(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