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噱头”大行其道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李璐宜 295845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莫让“噱头”大行其道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李璐宜 2958458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莫让“噱头”大行其道
2019-09-1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将至,它是我国最具代表的传统佳节之一,而月饼也是最能体现中华饮食文化特色的食物之一。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端午节里的粽子有南北方肉粽甜粽差异,平日里早点中的豆腐脑有甜咸之别。当然,月饼的口味、外观、做工也不外乎有着地域之别。

  由于不同的人文地理、气候环境造就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但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月饼无论怎样“变革”千百年来都遵循一个原则—好吃,一种食物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关键在于是否美味、可口。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月饼的外形、口感进行着不断创新和改变,秀色可餐、馅料丰富让月饼不再单一,摇身一变成为具备高颜值、高品位的代名词。

  “保健月饼”顾名思义指月饼具有药品一样对人身体有益的保健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一事变得越来越“刁钻”甚至苛刻,一些具备保健功效的产品能大行其道,正是迎合了人们保健的思想。人们对于健康的看重,对于保健品的看重让一些商家钻了“空子”,导致大肆渲染、夸大广告词汇、虚假宣传。先不说保健品的效果最终怎样,须达到什么标准后才能成为保健品,并且其功效也无法界定。商家为了谋利无所不用其极误导消费者,忽视了道德的底线,标榜一块小小月饼具有保健甚至治疗作用。一个普普通通的“食用饼”怎么可能就成为“保健饼”了呢?细细琢磨可信度不言而喻。

  “保健月饼”就是一种噱头,缺乏科学依据。不要轻信纯天然、无添加剂的月饼,更不要盲目追捧具有“保健功效”的月饼。据查国家相关部门从未批准过保健类月饼。既然从没批准过,那么是怎么就大肆流向市场、流向千家万户的呢?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加强源头监管部门的审核才是关键所在。

  “噱头”即无意又无用,“不走寻常路”的“保健月饼”食之乏味弃之可惜。人参月饼、鲍鱼月饼、钙质月饼、药膳月饼、含碘月饼等等顶多算是“高营养月饼”切莫打着“保健功效”大肆横行。中秋亲人团圆之际,应吃出健康、吃出理性。理性消费不要让五花八门的月饼蒙蔽双眼扰乱佳节气氛,欢快的节日中莫让“噱头”大行其道。

作者 鲍安之

编辑:李璐宜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