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去伪存真方能入“真法眼”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08871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特色”去伪存真方能入“真法眼”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08871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特色”去伪存真方能入“真法眼”
2020-03-1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数字上的极差,现实中的落寞,极具讽刺。近日,西安白鹿原民俗村被拆的新闻可谓是赚足了眼球。曾经的风光无限到如今的分批拆除,多少都有点让人唏嘘不已。占地1200亩、斥资3.5亿元打造的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开张之时,这些数字都让人眼花缭乱。然而仅仅4年就关门大吉,归根结底,抓不住文旅项目内涵实质,只知道脱离实际,一味打着“特色”的幌子招揽游客,这种“伪特色”的经营模式终究入不了“真法眼”,失败是必然。痛定思痛,找出问题症结所在,真正发挥“特色”,才能避免以后“被拆”局面,也才能为文化小镇带来生存之道。

  立足实际彰显“特色”,这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文化旅游这一载体,将历史、民族和地方的多元素进行融合,从而达到建设文化小镇的初衷。其实,白鹿原民俗村建成之际,自我定位为“集生态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农事活动体验及乡村精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倒是也符合初衷,但当清一色仿古建筑,间或点缀几处修整过的文化古迹,拼合起大多数历史、民俗类小镇的物质性“特色”呈现出来的时候,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所以立足实际的彰显“特色”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白鹿原原有的传统礼仪应该原汁原味的呈现等,这才是大众所需。

  丰富内涵充实“特色”,这是赓续发展的支撑。建设文化小镇必定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支撑,但对底蕴文化的整理和集结,还要在原有特色的基础进行不断充实,才能让“特色”更加饱满和丰富,尤其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经济利益和文化底蕴传承之间的结合点。当真正的生活场景成为拍照留念的精致背景时,当本来可以被当做历史文化的学习成为赚取利益的工具时,当粗糙的人工景观占领原始景观时,实际的“特色”就被剥离了,更别谈丰富和充实了。丰富和充实“特色”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游客本心,这样才能与游客产生共鸣,才能支撑文化小镇走的更远。

  主动作为创新“特色”,这是长久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特色”进行创新,不能是简单的“粗加工”,甚至是恶意篡改。其实,白鹿原民俗村手里是有“好牌”,其“走红”离不开《白鹿原》影视剧的IP效应,开园之初,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红极一时,日均客流量曾达12万人次。但好景不长,游客锐减,这就跟盲目的经营管理和不主动作为有很大关系,一味的“单纯复制”,没有自己的思想,想发展都难。主动作为,创新文化小镇的自身“特色”,真正的树立品牌意识,让“原住民”讲好自己的“故事”,游客才喜闻乐见,这才能带来长久发展的动力。

  文化小镇的受众群体是游客,他们的眼睛才是“真法眼”,所以打造“特色”一定要去伪存真,才能与游客产生共鸣,才能让他们“脉脉含情”引发文化自觉,从而奏响经济价值和美丽生态文化建设的“双重奏”。(四岳)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