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绝“地铁陋习”,不能止于统一标准落地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09982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根绝“地铁陋习”,不能止于统一标准落地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099821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根绝“地铁陋习”,不能止于统一标准落地
2020-04-0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今后,在地铁车厢里吃东西、外放手机声音、大声喧哗吵闹……这些不文明行为可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了。4月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乘坐地铁的各种不文明行为,明文规定进行约束。(4月1日 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准时快捷的地铁已成为很多市民出行的首选,但“乘客在车厢为孩子把尿”“男子地铁吐痰被打,知错不改还爆粗口引众怒”“女子地铁吃凤爪飙脏话”等不文明行为屡被曝光,让地铁陋习持续成为社会问题和舆论热点,不断刺痛公众的神经。

  地铁车厢空间相对狭小,人多嘈杂拥挤,直接决定了乘坐时需具备严格的限制措施。而对待地铁陋习,仅靠道德谴责恐无济于事,还应从制度性措施着手。此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落地,给出全国统一的标准,清晰划定了地铁乘客的权利界限,把广大民众深恶痛绝的不文明行为列入禁令,可谓适逢其时。对于营造安全、有序、舒适的乘车环境,这种约束无疑是必要且行之有效的。

  事实上,国内一些地方早年已率先行动,出台类似法规,对个别乘客不文明乃至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约束,比如深圳出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库,将有关信用信息纳入统一共享平台;北京等地将禁止饮食写入乘客守则;南京则将禁止饮食列入轨道交通的管理条例,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地铁不文明现象还时有发生,似乎仍不能杜绝其出现,一方面是因各地约束力度不一,另一方面也可见制度规范只是第一步。

  发展至今日,地铁已然是展现公民素养的一个窗口,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缩影,一个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直观反映。其最拥挤、最嘈杂,也最能代表现代文明、彰显众生百态。乘地铁舒心出行,固然有赖于管理规定的不断完善,警示不文明者回归“正途”,但也需要乘客文明乘车软实力的与时俱进。在出台法规文件,以制度刚性“治”恶习陋俗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创造文明有序的乘车环境,让文明不断彰显,不拖文明的后腿,仍需作进一步探讨。

  在公众对文明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倡导地铁文明乘车应成为一种新风尚。而文明风尚的形成,需要持续不断的教育倡导,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可加强乘车区域巡查,发现列车内饮食等违规乘车行为,第一时间进行劝阻教育;定期联合学校、居委会,举办地铁文明出行进校园、进社区的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出行,唱响轨道交通的文明之歌。

  文明乘坐交通工具,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当成为大家发自内心的自觉。与地铁陋习说再见,不是指责一个人、曝光一件事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纸禁令就能“药到病除”,需要从细节做起,需要走进地铁的每一个人,严以律己,更好地审视自我,在地铁车厢内保持文明风度,学会和陌生人相处,自觉维护他人利益和地铁运行系统安全,让公序良俗成为共同遵守的“契约”。(孔德淇)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