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出“办酒钱”,如此庆寿具有特殊意义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25460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捐出“办酒钱”,如此庆寿具有特殊意义 社会纵议-长白时评 侯薇 325460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捐出“办酒钱”,如此庆寿具有特殊意义
2020-11-0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耄耋之年,江苏连云港的王树梅作出了一个决定,取消了原本要办的80岁寿宴,将计划用来办酒的钱捐出去。11月7日,从江苏海洋大学了解到,11月4日下午,王树梅奶奶在儿子朱信群的陪同下,来到江苏海洋大学,为10名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两万元的助学金。同时,朱先生决定,今后要持续资助这10名学生直至他们大学毕业。(11月8日《北京青年报》)

  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之年到八十岁更是相当不容易。从平均年龄来说,80岁已属于高寿,无论是从个人意愿,家庭情感以及传统习俗来说,逢十举办大型寿宴都代表着良好的祝愿,也是非常重要的仪式和程序。在很多地方,晚辈们为长辈举办的寿宴隆重与否,是评判是否孝顺的重要指标。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很多家庭在为老人们大办寿宴上不遗余力,老人们对此具有很高的要求,晚辈们也不敢有丝毫大意。

  不过,对于老人们来说,选择何种方式为自己过生,虽然有着传统的习俗影响,却未必意味着一成不变,是完全可以做到“我的地盘我作主”。一个人形成了思维定势后,要想作出改变并不容易,更何况每个人都具有“经济人思维”,会在触及到切身利益时给予全面评估和考量,加上个体天性存在的“私欲性”,把用于寿宴的钱捐给贫困学生,由热热闹闹的庆典转变成冷冷清清的助学,作出这样的选择殊其不易。

  王树梅老人的决定突破了自我,从办寿宴的利我到捐款助学的利他,形式改变更是内涵上的量质提升。举办寿宴无可厚非,捐款助学则在境界上更进一步,也让庆寿的方式更有特殊意义。从常情来说,大办一次寿宴太过于平庸,简单的热闹之后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记,也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年年都如此度过,就成了一种常态性、流程化的形式表达,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不过也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励。

  我们需要在仪式上有变化,以实现在内涵上能够更进一步。王树梅老人把办寿宴的钱用于助学,在此刻她注定心情平静而充满着爱意。没有什么方式,比帮助别人更有意义,也没有什么仪式,比助人为乐更让人振奋。寿宴吃喝之后留不下什么,但捐助别人让他们走出困境,带给他们希望和信心,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取得更大的成绩,这是一种德的表达,一种善的释入,也是一种境界的展示。

  助人者,自己也会快乐。 我们有理由相信,王树梅老人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无比高兴,也会因为捐助了那些贫困学生而感到骄傲。同时,她又以自己的行为在感召、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用实践去带动更多的善举的推行。比如,在老人在捐出“办酒钱”之后,其子决定持续资助这10名学生直至他们大学毕业,就让这种一次性的善举,有了延续和扩展。

  更重要的是,这种善的传递与延续并不止于此,那些受到捐助的学生,他们因为获得了无私的捐助,感受到了社会的带来的无限温情,实际上内心已埋下了善的种子,随时都可能会开花结果,用实际行动去反哺和回馈社会,去帮助那些需要获得帮助的人。有了这样的群体认同与彼此传递,社会之善就会如清风飘拂而弥漫四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气就会形成。到那个时候,见危济困会成为常态,每个人都会有把“办酒钱”捐出去的思想认知和行动自觉,社会道德水平也会实现更有质量的提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个体之善,莫过于此,社会之善,也莫过于此。捐出“办酒钱”,如此庆寿具有特殊意义,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妨反思,当自己成为个中人后,是否也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当我们面临类似的场景时,能否脱离形式的窠臼而有更深层次的追求。于对比中找到差距,于检视中找到方向,这才是捐出“办酒钱”最大的价值所在。(堂吉伟德)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