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首欢快优美的《南泥湾》至今已传唱近80年,一听到它的旋律,人们就会想起南泥湾,想起大生产运动。
时间镜头拉回到1941年3月,遵照党中央指示,八路军359旅进驻延安东南50余公里处的南泥湾,一边练兵备战,一边垦荒屯田。短短三年时间,359旅不仅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泥湾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体现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传承“南泥湾精神”,自觉在岗位上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从思想上垦荒,不能“荒于心”。党员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厚望和期许,任重而道远。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继续传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谋定而后动,更加主动办好自己的事情。要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不畏风浪、直面挑战,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从行动上垦荒,不能“荒于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党员干部更要奋发作为,人人敢为先、人人勇争优。要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崇尚实干,确保工作中不留“荒地”,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业务本领、服务能力,做新时代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岁月积淀下来的“南泥湾精神”是先辈们心血的凝聚。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虽然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尽相同,但必须始终保持“垦荒”“拓荒”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千娓妮)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