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切实便利群众出行。
核酸检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和将来一段时间,核酸检测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手段。由于一些地方的防疫政策存在差异,核酸检测结果不互认已成较普遍现象,不仅给居民增加了麻烦,让出行受到影响,而且还让检测机构做重复检测,浪费大量防疫资源。对此,公众呼声很高,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势在必行。
及时调整政策,彰显科学精准。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这场攻坚战持久战,“科学精准”是一道必答题。此前正式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就是提高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的有力举措,也是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具体体现。此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不同渠道展示的核酸检测结果具有同等效力,同样是坚持科学精准的体现。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在网上互通,让出行群众能及时查询到。
迅速落实,群众获利。“全国互认”政策甫出,各地迅速落实。据报道,7月30日凌晨,北京健康宝上线新功能,可以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至健康宝;上海随申码已经实现了“长三角地区核酸结果互认”;广东的“粤康码”可以识别邻近湖南省的核酸检测证明;辽宁省的“辽事通”、吉林省“吉祥码”则可以随时切换省内核酸检测数据库和全国数据库;在安徽省六安市,各社区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接到的执行标准都是承认外地的核酸检测证明……各地执行全国“互认政策”,确实让群众感到便利。
“全国互认”,让“双统筹”更高效。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既是坚持动态清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必然要求。抗击疫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同时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疫情,二是保障老百姓正常生活,三是确保经济社会必要运行,三者缺一不可。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表面看主要是升级技术、改进管理的一项举措,实质上还具有消除人为隔阂、增进社会融合、完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此举除可以让游客、居民出行变得更加方便,还可以提升经济社会生活的活跃度,增加城乡生活气息和人间烟火气。“全国互认”政策有助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成绩来之不易,坚持就是胜利。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决定全年趋势的关键节点,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只有算好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政治账,才能真正做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才会有坚强的保障。(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