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不是记录慰安妇而是不想忘记她们 观点交锋-长白时评 侯薇 248164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二十二》不是记录慰安妇而是不想忘记她们 观点交锋-长白时评 侯薇 248164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二十二》不是记录慰安妇而是不想忘记她们
2017-08-16 来源: 千龙网

  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证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8月14日正式在全国公映。公映时影片中的22位老人,仅剩8位在世。

  今天(8月15日)是日本投降72周年纪念日,影片中的22位老人就是日本侵华暴行的亲历者和受害者。纪录片《二十二》向我们讲述,撕下“慰安妇”标签,她们就是一群从苦难历史走过,想在有生之年,光明正大走出来的普通老人。

  22,是纪录片拍摄时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人数,现在是8;2012年,这个数字是32;二战期间,这个数字是惊人的20万。时间的长河淹埋了她们中大多数沉默不言的人。对幸存下来的她们,除了磨灭不了的战争记忆,就是洗脱不掉的“慰安妇”标签。比起身体的摧残和损伤,她们最大的痛楚在于对伤痛的不可说和不能说,因为家人的不理解,也因为社会上部分人的偏见。

  《二十二》的意义不在于拍得好坏,而在于导演的拍摄初衷和对待这些老人的人性关怀。把拍摄对象当成自己的奶奶,以拍摄为目标、救助为目的的初衷,注定了这部影片不是以《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的角度和视角冲击力来打开那段历史,诉说民族屈辱和抗争。

  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始终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是她们有特定历史标签的“慰安妇”头衔,也不是表达导演拍摄意图的工具,更不是煽动观众情绪的工具,影片只是在旁安静地记录她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日常无聊生活,尊重她们对那段受辱历史的欲说还休,尊重她们不愿回忆诉说的权利。

  这是一个年轻的孙子对待奶奶辈人的尊重和爱护,也是年轻一代对待曾被曲解、误会的“慰安妇”的新认知和更宽容理性尊重的态度。而这一点恰巧是这群老人最想被理解和认同的地方。

  这部记录片另一个价值是真实地记录了这群经历屈辱伤痛历史的老人,依然乐观生活、心怀善意的人生态度。她们的生命里有痛,更有爱。毛银梅老人忘不了家乡韩国的歌谣;林爱兰老人用各种刀防小偷,怕政府颁发给她的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被偷走;而海南的那位阿婆,再次看见侵犯过她的日本老兵照片时没有怨气,反而笑着说,“日本人老了,胡子也没了”。导演说出了她们说不出的话,记录不是为了记着,只有不怨才能不忘。

  导演说拍摄就是在跟时间赛跑,因为老人们的生命正在快速地流逝。就在影片上映前两天,90岁的黄友良老人离开了,她是当年起诉日本政府的慰安妇之一,老人到死也没有等来日本的道歉。而我们是不是应该跟自己对她们的冷漠和不作为的惰性赛跑,别等想起关注关爱她们时,已无一人,而这一天,很快就来了。(千龙网评论员 池青)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