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毋忘国耻 振兴中华 珍爱和平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250605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铭记历史 毋忘国耻 振兴中华 珍爱和平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250605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铭记历史 毋忘国耻 振兴中华 珍爱和平
2017-09-19 来源: 吉网

  9月18日,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抗敌纪念日。据中国吉林网报道,昨日上午,由中国政协文史馆、省政协、省委宣传部主办,全国政协2015年海外列席侨胞、省政协文史委、省文化厅、省外侨办、辽源市委、辽源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共同的抗战——海外侨胞征集援华史料汇展》吉林巡展在省博物院开展。长春博物馆南大营旧址陈列馆联合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共同开展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专项活动。活动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情,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下午,在南湖宾馆举行的《共同的抗战》吉林巡展座谈会上,来自海外的抗战将领后代回忆了父辈的爱国情怀,侨胞侨领亲自讲述了在收集史料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和展品背后的故事,让参加座谈会的人员深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伪满皇宫博物院及社会各界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主题活动在伪满皇宫博物院和平广场盛大举行。来自日本的口述历史演讲团成员及吉林省军区、吉林省公安厅警卫局、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市第一中学、长春市第三十中学、长春市育新中学、长春市回族小学的官兵、学生等三千余名社会各界群众参加了此次活动。不仅吉林省,辽宁和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

  86年前,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凶残侵略打响了了中华全民族的抗战,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86年后的今天,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重温抗战历史、缅怀先烈精神,让全社会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

  支撑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英勇的抗战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从1931年到1945年,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4年间,一直高举“抗日到底”大旗的中国共产党,如同中流砥柱般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以吉林省人民抗日为例,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本关东军妄图武装侵略占长春。长春南大营东北军守军同凶恶的日本关东军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在敌我军装备和人员极其悬殊的情况下,爱国官兵英勇杀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全部壮烈殉国。在中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见证了东北军爱国官兵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壮举,它拉开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敌的序幕。是九一八事变初期抗战最激烈、作战时间最长、造成日军伤亡最多的一次战斗,由此打响了吉林抗日的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共满洲省委的影响和指导下,以爱国的东北军官兵为主体,有工人、农民学生以及地方进步的保安队、红枪会、大刀会、反日山林队等参加组成了抗日力量,当时称为救国军、义勇军等。武装抗日的烽火,燃遍吉林大地和整个东三省。在临江,有王凤阁组织的“辽东民众义勇军”举旗抗日;在延边安图,有王德林组织的“吉林国民救国军”,活跃在延吉、汪清、敦化等地,多次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军;在农安、长岭、扶余、乾安等县,有姜荣跃为司令的“吉西救国军”,灵活机动地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2年,中国共产党指示杨靖宇来到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抗日武装,即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同年11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1933年9月改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1934年11月扩编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东满的延边地区,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这些英勇的抗日武装,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有力地削弱了日本殖民统治中国东北的力量。东北的抗日活动,一直坚持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日本殖民统治的伪满洲国垮台。因此说,在中国东北,在吉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坚持抗日14年。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了空前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激起寸中国人民的空前的愤怒与反抗。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对中国人进行惨绝人寰的烧杀、抢掠和侮辱。据统计,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其中牺牲2000余万人。此外还有1000余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5000余亿美元的间接经济损失——为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抗战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正是在战火中浴血重生、凤凰涅槃,中华民族告别百年屈辱,走上复兴征程。

  昨天的历史,成为今天的镜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纪念历史,是为了重申和平与正义的价值,从历史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纪念历史,是为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不久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举行“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追悼那些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的亡灵;以安倍为首的日本右翼分子极力掩盖当年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并以“战争受害者”自居,否认反省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否认欠下中国人的累累血债,掩盖其罪恶行径;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修改宪法,疯狂扩军备战,阴谋走当年侵略别国的老路。我们要揭露、谴责当今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否定战争侵略,极力撇清战争罪责和扩军备战的阴谋。因此,对于日本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纪念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今天不忘日本侵华罪恶史,就是要建立更加强大的国防力量,更加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贵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经过八年时间,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取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战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正是在战火中浴血重生、凤凰涅槃,中华民族告别百年屈辱,走上复兴征程。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带了空前深重的灾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同时也激起寸中国人民的愤怒与反抗。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对中国人进行惨绝人寰的烧杀、抢掠和侮辱。据统计,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其中牺牲2000余万人。此外还有1000余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5000余亿美元的间接经济损失——为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回望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抗战历史,有这样一件事情使人们难忘:2005年8月24日,当年的日本小姑娘——现已年近古稀的美穗子第六次来到中国,面见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和战火中第一个救护她的八路军老战士杨仲山。为什么一个战争遗孤对中国有着这样的情感?当年拍摄“将军与孤女”照片的八路军战地记者沙飞曾说:“关于孩子,战场上有两件类似而又截然相反的事情:一件是正在百团大战中,聂荣臻司令员亲自照顾并且送还了被我军救出的日本女孩子;另一件就是在柏崖惨案中,日本鬼子把两个中国小孩扔进开水锅里煮死。"

  昨天的历史,成为今天的镜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纪念历史,是为了重申和平与正义的价值,从历史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纪念历史,是为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要揭露、谴责当今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否定战争侵略,极力撇清战争罪责的阴谋。因此,对“七七事变”的纪念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今天不忘日本侵华罪恶史,就是要更加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贵言)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