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免耕栽培 科学种田一举多赢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276079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玉米秸秆免耕栽培 科学种田一举多赢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276079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玉米秸秆免耕栽培 科学种田一举多赢
2018-11-0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11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新闻《吉林梨树:秸秆变“棉被”,曾经变薄黑土获重生》,报道梨树县广大农民引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的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也让一度越来越薄的黑土层重获新生。实现了科学种田一举多赢。

  多年来,秋收后粮食秸秆处理一直是我省广大农民的一道难解的课题。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各地种植的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高粱谷子为主,每年秋收,粮食作物的大量秸秆如何处理成为“三农”的大问题。在科技不发达时代,农民把一部分秸秆作为烧柴燃料、牲畜饲料消耗了一部分,但大部分仍然烂掉、扔掉。多数农民秋收时,把玉米秸秆就地焚烧,这样,千家万户耕地连片,不仅秸秆燃烧的浓烟污染了大气,降低了空气质量。而且容易形成火灾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村子里的秸秆堆积如山,消耗不了便成为垃圾,也污染了村庄环境,成为农民的负担。

  我们注意到,报道详细地描写了梨树县梨树镇八里庙村卢伟农机合作社的200多公顷玉米施行秸秆全覆盖处理后看不到玉米秸秆的踪影,而是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棉被”。 介绍了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事实做法:收割机在收获玉米的同时,把秸秆进行半粉碎并留在原地,“棉被”便做好了。之后,再由秸秆集行机清理出第二年要播种的条带,为“棉被”画上条状花纹。等到第二年夏天,随着玉米成长成熟,这层“棉被”逐渐腐烂变成了有机质,融入土地。

  如何看待农民引用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报道引用了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为此算的一笔经济效益账:引进这项技术,不但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化肥用量减少20%左右,再加上省去了整理土地、清理秸秆等费用,一公顷的成本至少比以前降低1500元左右。而且吉林省为采用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农民提供了每公顷375元的专项资金补贴,明年补贴标准还会提高。

  当前是广大农民处理利用秸秆的关键时期,也是防治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关键节点。各地干部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科学种田一举多赢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增强科学处理粮食秸秆意识和资源利用意识,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贵言)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