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县市双周重点工作调度和工作交流第二次例会上,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指出,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头等大事,各级干部都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政治大考、党性大考、作风大考,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大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向党中央兑现军令状。省长景俊海强调,要倒计时、绷紧弦、攻难点,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突出问题,补短板、守底线、防风险,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实、过程实、结果实。透过两位领导的讲话我们看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仍需在干部作风建设上加大力度,以过硬作风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紧要关头检验干部斗志。打胜仗需要鼓舞士气,坚定必胜信心。信心坚定,才能斗志昂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吉林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史上最高规格”吹响决胜小康的号角,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浩大声势,开全省之先河。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贫困人口减少117852人,贫困村退出602个,6个贫困县预计摘帽,年度减贫任务全面完成。但也要看到,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面对难题,党员干部必须首先战胜自我,克服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的心理,在思想上坚定“打赢”“打胜”的信心,鼓舞锲而不舍打硬仗的士气,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一鼓作气,精准施策,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干部斗志缘于坚实作风。干部作风,关乎脱贫攻坚成败,影响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鼓舞干部斗志,首先必须筑牢干部干事思想根基,打牢担当作为的思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打硬仗的硬作风,也必须从密切联系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来。要把五级书记抓扶贫的重点放在作风建设上,组织和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坚持心无旁骛抓脱贫,凝心聚力促攻坚。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研究落实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坚持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落实、大调研、大化解活动,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一线工作法,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转变工作作风,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提升作战技能,通过打牢坚实的作风取得新战果,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实作风需要监督跟进。实践反复证明,干部坚实的作风有赖于有效的监督和问责,需要用真监督遏制一切“偷懒”。在脱贫攻坚中,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都与监督乏力导致作风漂浮有直接关系。对这些“假脱贫”现象,要汲取教训,举一反三,随时敲打,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既要强化日常监督防止“不作为”,也要正风肃纪整治“慢作为”,还要惩防并举杜绝“乱作为”。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类似腐败和作风问题,必须从具体人、具体事着手,将问题逐个破解。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就要严肃查处问责一起,切不可姑息迁就。只有上紧监督这根弦,才能倒逼干部作风坚实,增强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担当。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进一步抓紧抓实作风建设。只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要落实责任不松劲,要转变作风不懈怠”要求,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就一定能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面小康的阳光把更多贫困户的梦想照亮。(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