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特殊的名片——追忆著名军旅作家高玉宝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01462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一张特殊的名片——追忆著名军旅作家高玉宝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01462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一张特殊的名片——追忆著名军旅作家高玉宝
2019-12-0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12月5日,惊悉92岁的著名军旅作家高玉宝老首长走了。斯人已逝,老首长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不由得让我想起与高老交往的一些故事,忆往昔是对老前辈的缅怀,也与读者网友们共享。

  “抢”来的一张特殊名片

  在我珍藏的名片中,有一张比较特别,一折四页,图文并茂,黑白印刷。这是2003年我在北京参加学雷锋交流会时从高玉宝手里“抢”来的,因为与众不同,十分珍贵。本来高老已经给了我一张单页名片,当我发现他还有这一名片,于是连要带“抢”弄来了这张宝贝。

  听高老说,这张特殊的名片是按他自己的意思设计的。首页是他的名字、头衔及联系方式;二、三页是朋友赠送给他的画作,第二页为一幅“公鸡在啼叫”的“高唱凯歌迎新春”的画,高玉宝在下面留字“半夜鸡叫已过去,五星红旗迎风摆。此鸡子时从不叫,只唱人民幸福来”,第三页是一幅“我要读书”的漫画:一名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坐在茶叶蛋的摊位后,手捧小说《高玉宝》认真地阅读,眼里流泪并发出“我要读书”的呐喊,漫画下是高老写的诗:“看了此画泪满腮,我那童年别再来。无知无识怎建国,当以全心育英才!”;第四页是由图案组成的入党申请书,其中“毛毛虫”代表“从”,心形图代表“心”,“眼睛”代表“眼”,“梨”代表“里”,“咬”是“要”的谐音,“鱼”是“入”的谐音,钟声“当”表示“党”,全文的意思是“我从心眼里要入党”。落款为“一9四8年正月15 高玉宝”。

  说起入党申请书,还有一段趣事。高玉宝参军后领到津贴非常激动,听大家交党费,他也要交党费。把入伍当成就是入党了。指导员问他:“你想入党吗?想就写个入党申请书吧!”一下子难住了,几乎不识字的他,急中生智,“画”出了这份全国独一无二的申请书,并于第二年6月8日如愿以偿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关怀下,他勤奋学习,不懈努力,终于从文盲成长为闻名全国的战士作家,“战士作家”这个称号还是周恩来总理送的。他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出版发行后,轰动世界,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入编课本。后又写成长篇小说《春艳》《我是一个兵》《高玉宝续集》及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共200多万字,是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获金质奖章)。人民日报曾以《英雄的文艺战士高玉宝》为题报道。曾23次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有一年国庆节前,他应邀出席国庆招待会。9月30日下午,敬酒时,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说:“这是战士作家高玉宝同志。” “战士作家”的称号也被叫响,相伴一生……

  2006年,当我作为现役军人第一个成功完成独访长江长城长征路“三长”的征程,受到高老这一名片的启迪,我也设计出自己的一折四页彩色名片,其中二三四页分别为长征、长城、长江行的图片,也被人们的喜爱和收藏。

  与高老的两次邂逅缘于雷锋

  虽然我从小是读过高玉宝的文章长大的,但人生中真正的见面也就两次,却永远铭记,终生难忘。

  第一次是2003年2月下旬。当时还是军人的我,作为曾经的总参学雷锋先进青年,应邀到北京参加学雷锋交流会。我正好与雷锋班第十八任班长赵洪光住一屋,而赵洪光跟高老是忘年交,同在大连,高老总是到我们房间里跟洪光聊天。第一次进门时,一听介绍,如雷贯耳,让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前这位依旧戎装一身的老军人就是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高玉宝老前辈!当年76岁的高老非常健谈,对我们这些小辈军人也特别的关爱,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问我在哪儿工作,家里情况如何,循循善诱,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非常朴实平易近人。正是在这次群英会上,我还有幸认识了雷锋战友乔安山、希望将军赵渭忠、雷锋将军刘德全、京城雷锋李素丽等著名英模劳模,也让我的人生多了不少榜样。

  第二次是2012年5月6日。我利用休假八天穿越九城进行追寻雷锋足迹的“宣传青奥雷锋行”来到大连。高玉宝老首长和刘德全老将军作为两位雷锋式人物,成了我这次拜访的对象。乘车来到海军舰艇学院门口打电话给刘德全将军家,家里却没有人接。于是在门口等着,碰巧就在我准备离开时,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了,刘将军和阿姨正从外面回来,我迎上去一介绍,他立马带着我去了他们家。得知我也想拜访高玉宝时,他要了个小车带上我去找高老。他和高玉宝十分要好,两人是大连老干部宣讲团团长和副团长。车子在大连绕了好久,驾驶员才找到高玉宝家。在高玉宝家,我向高老介绍了南京和青奥,介绍了这次青奥雷锋行的征程,还向他赠送了奥运五环旗和我的书,更聆听了高老讲述的故事。他们老战友也是话题不断,谈笑风生,还赞扬我把雷锋精神与青奥文化有机结合有创意。拜访完毕后,刘德全老将军一直把我送到大连周水子机场才返回。

  两次题字激励我的长征和学雷锋

  2004年,我承载老红军陈靖的遗愿,作为现役军人第一个孤身重走长征路成功。这年底,为了更好地传承红军精神,传播长征文化,我特别在有奖明信片上印制了我的长征诗句寄给全国各地的朋友,并写信给高玉宝等老首长求字鼓励。很快他就寄来了一封信,在一张16K白纸上硬笔书写:“祝练红宁同志从(重)走长征路取得很大成功,高玉宝,二00五年一月一日”,前后都盖着红印章。短短十几个字,却是老首长对小辈的深情和希骥。

  2012年相逢大连时,高老已经85高龄,身体也不如从前硬朗,感觉当天还在生病状态,高老在我的请求下,再次用颤抖的手为我写了几行字:“咱们终生学雷锋,高玉宝。二0一二年五月六日。”这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也是对我宣传雷锋和实践雷锋精神的要求。

  其实说起高玉宝,还有一段宣讲故事。我在原南京军区司令部第四干休所工作时,保障邹志成、艾奇等10多位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组成一个老干部宣讲团,他们以人生亲历传播真理火种和进行传统教育,震撼人心,荡涤人生,成为南京地区较有影响的宣讲团队,受到过军区首长、省委书记的赞扬,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媒体传播,许多做法也正是学习借鉴大连老干部宣讲团、武汉空军老干部宣讲团、上海海军老干部宣讲团而来,成为全军四大老干部宣讲团之一。这些宣讲团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高老带队的大连老干部宣讲团,离休后的高老,虽然住在大连,却奔走全国各地为年轻一代演讲,每年都要作上百场报告,一年中没有一半时间呆在家里的。高玉宝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义务作报告数千场,听众达数百万人,他还担任全国数百个单位校外辅导员、名誉校长、德育教授、编外指导员等,自购《雷锋的故事》和自己的书籍赠给青少年。每年有不少外地学生慕名登门拜访,特别夏天大连旅游高峰,食宿紧张,他就接待学生留在家里食宿,将爱心奉献给四面八方的青少年。

  高玉宝虽然走了,但老首长那坚定顽强的理想信念、那奋发有为的战斗精神、那锲而不舍的奉献情怀仍留给我们深深的启迪和思考。(作者练红宁系原南京军区司令部转业干部)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