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梨树模式”贵在把农民领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22380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地评线】长白时评:“梨树模式”贵在把农民领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22380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梨树模式”贵在把农民领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020-09-1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九月金秋,正是丰收的季节,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玉米茁壮地生长着。在吉林省西南部,有一个隶属于吉林省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小县城叫梨树县。梨树县是产粮大县,近年来为保护耕地,秉承从传统耕种模式到绿色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理念,逐渐形成了“梨树模式”。

  “幸福东北”少不了粮食尤其现代农业话题。据介绍,“梨树模式”的核心是:“秸秆覆盖、条带休耕、机械化种植,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仔细品味“梨树模式”,其中最珍贵的一条就是:开展黑土地上的耕作革命,把农民领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藏粮于技,改变农民传统耕作方式。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传统耕作方式最大的弊病就是过多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地退化,加之秸秆焚烧等造成的空气污染,既不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又给环境保护造成了影响。“梨树模式”,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这一模式带来了改善土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综合效应。据了解,“梨树模式”示范推广面积已发展到200余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七成。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稳定了粮食产量,保护了自然环境,解决了中国东北黑土区玉米连作、秸秆移除焚烧导致的土壤退化以及衍生的环境问题,成为解决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良方”。“梨树模式”积淀了渐渐“黑”起来的农田和越来越多农民对“梨树模式”的认可。

  谋利于民,让农民欣然接受“梨树模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让习惯于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接受新的耕作技术,首先要通心路,宣讲好应用农业科技的真正用意,通过科普让农民心里有个底。但光讲道理不行,还要科学地搞好示范,让农民看到农业科技的潜力所在,使农民在心里认同农业科技指导下的新的耕作技术,会给他们带来实惠。事实上,“梨树模式”多年的推广应用,让农民亲身经历了新耕作方式带来的好处。比如,不用烧秸秆,省工省力;抗旱保苗,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蚯蚓等地下生物繁殖;节本增效,减少化肥用量。另外,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可以减少农机进地次数,每公顷可以节约成本1200元左右,同时可增产8%左右。更神奇的是,在经过“巴威”和“美莎克”两场台风的袭击,梨树县部分玉米出现倒伏现象,但是采用“梨树模式”种植的玉米地抗倒伏效果十分明显,基本上未出现倒伏现象。“梨树模式”把极端天气的影响降到最低,使玉米保证产量,更增强了农民接受“梨树模式”的信心。

  科技创新,多渠道多途径武装农民。把农民领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目前“梨树模式”已经有了许多尝试。近年来,通过“校地融合”,推进“科技入田”,梨树县吸引了来自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导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人,让“梨树模式”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还通过组织高产竞赛、召开农民研讨会等形式,吸引了全县种粮大户广泛参与,让他们成为黑土地保护的忠实“粉丝”。农民不断实践,再配合专家指导,双方相互碰撞,专家听到更多农民的声音,农民也能获得更好的收成,这些都为“梨树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创造了基础条件。

  “梨树模式”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探索了有效的出路,也为端牢“中国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从长远看,“梨树模式”的深入推广仍然在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上。科研人员要着眼于端好“中国饭碗”这一重任,统筹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黑土地保护之间的关系,用有效的科技推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为吉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新的辉煌。(久泰平)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