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成色。走进集安市通胜街道山城村,产业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活和新希望令人赞叹。昔日的小山村,正以产业项目开辟脱贫致富路、携手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脱贫攻坚,外界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外在的推动力不可能永远不变。这就需要把外在的推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才能保证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真脱贫、不返贫。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搞好产业扶贫。
抓产业项目重在强化意识。抓产业扶贫体现着一种发展能力,也需要破解不少难题,这其中既包括农村自身的条件约束,也包括在落实过程中的新问题。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贫困户抗击风险能力较弱,常常会面临缺资金、缺技术、缺品牌、缺产业链等难题。另一方面,在推动产业扶贫过程中也出现了短期化等一些经营层面的问题,制约着产业扶贫的推进,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让产业扶贫取得实效。要实现稳定脱贫,巩固已有的脱贫攻坚成果,必须持续聚焦和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培育和壮大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铺好脱贫致富路。
产业项目仍需坚持“精准”。精准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法宝,推动产业扶贫落地生根,关键也是要抓住“精准”两个字。产业项目精准核心是对接市场,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市场需求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调动好这些因素,最终落实到精准对接群众上,努力形成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从而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分享产业红利。
发展产业项目要综合施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农畜产品营销渠道,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让更多的特色产品走出去、卖出好价钱。要积极推动贫困地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规范和推动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确保贫因户获得稳定收益。要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就业,积极培养农村产业青年,帮助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让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产业扶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中行久致远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收官之年如何进一步抓实产业项目,形成产业扶贫项目脱贫的态势,需要深入研究,做实做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脱贫中的实际问题,为脱贫的农户持续增收、遏制返贫打下坚实的基础。(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