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打赢抗击暴雪冰冻灾害硬仗 关键在于强化灾后恢复工作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26344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地评线】长白时评:打赢抗击暴雪冰冻灾害硬仗 关键在于强化灾后恢复工作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26344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打赢抗击暴雪冰冻灾害硬仗 关键在于强化灾后恢复工作
2020-11-2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些天来,极端天气袭击东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京哈等高速公路全线或部分路段封闭,部分铁路、民航航班受影响停运或取消,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和黑龙江哈尔滨市等多地首当其冲,学校被迫停课,铁路、市政等部门加紧除雪铲冰,积极保民生。11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赤峰市降雪持续,局部地区有特大暴雪。受此次暴雪影响,通辽市、赤峰市大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部分矿产企业停工。

  吉林省从11月17日夜间开始,就有自西向东的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来袭。从11月18日13时起,全省即启动了暴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吉林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密切关注雨雪天气变化,加强会商研判,明确防范重点,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而长春市遭遇了“冰雪封城”的严重影响,当地政府很快行动,积极有效地抗击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冰冻灾害,在较短时间内抢修设备设施,保民生得到全面落地。

  11月21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到长春市就极端冰雪天气条件下城市有序运行、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进行调研,并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干部职工。景俊海在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系百姓冷暖,彰显为民情怀,着力抓安全、保通畅、解民忧,坚决打赢抗击暴雪冰冻灾害这场硬仗。这是在暴雪冰冻灾害罕见发生时和灾后恢复工作紧张进行时,向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出的战斗号召,一场抗击暴雪冰冻灾害的硬仗,更加有力地在全省各地持续打响。

  暴雪冰冻极端天气下,长春市居民面临停电、停水、停供热等日常生活难题。长春市委、市政府切实有效启动应急预案,争分夺秒地展开抢修行动,大大缓解了民生困难。暴雪冰冻灾害摧毁性大,影响面也大,坚决打赢抗击暴雪冰冻灾害硬仗,就必须强化灾后恢复工作。处于重要部位的供电、供水、供热等企业,全力保障正常运行,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已经是迫在眉睫的民生要事。各级党委、政府要遍访民情,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而尽快恢复全部铁路线路运营,切实保障列车行驶安全,也是吉林省着重加强的灾后恢复工作。

  打赢抗击暴雪冰冻灾害硬仗,关键在于强化灾后恢复工作。除了确保上述灾后恢复工作尽快全面落地外,交通部门也要调集清雪车等设备,备足环保融雪剂等物资,彻底除冰清雪,方便群众出行。冬季是吉林冰雪旅游旺季,机场是旅游交通枢纽,尽快清除停机坪、跑道等处积雪,科学引导调剂客流,保障航班正常起降,确保旅游交通安全顺畅,兑现冰天雪地综合价值,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好恢复保障问题。景俊海强调,这次历史罕见的暴雪冰冻灾害发生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各负其责、协同攻坚、顽强拼搏,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动诠释了宗旨意识、为民情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好百姓操心事、烦心事、忧心事,全面恢复居民供水、供电、供热,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最大限度保障基本民生;全力以赴保障重点部位安全,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完善技术应急预案,增添除冰清雪设施,搞好专业人员培训,落实民航、车站、水源地、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保障措施,做到有备无患,发挥地方与部队应急联动作用,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救援;进一步夯实各方责任,各地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督导,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值守、信息通报等,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完善应急联动机制,突出重点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摸排潜在隐患,及早恢复城乡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最大努力消除灾害影响,全力保障群众生活。这是吉林省委、省政府防灾减灾行动的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的得力展示。坚决打赢抗击暴雪冰冻灾害这场硬仗,加密安全防范和避险逃生知识的安全提示频次,提升社会公众的防范应对和逃生自救能力,在吉林省也成为强化灾后恢复工作的重点内容。

  吉林省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也在第一时间抢险救灾,灾后恢复工作瞄准民生不走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凸显高度负责,担当有为。东北其他省份,同样积极行动,千方百计落实防范暴雪冰冻袭击,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刻不容缓。暴雪冰冻成灾,呼唤各地、各部门扛起责任与使命。(辛人)

编辑:罗丹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