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林业草原局公布了吉林省实施的16条政策,以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草行业助推绿色经济发展。这16条政策,既划定了开发利用的政策界限,又有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的举措,还有相关的鼓励政策,有限制有指引,含金量较高。通过强化政策指引,将为推动吉林绿色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变林草资源优势为绿色发展优势,靠政策指引。吉林省是全国重点林草资源大省,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加大对森林、草原、湿地的保护修复力度,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促进了全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了林草经济可持续发展。但也存在着体制机制不活、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对此,吉林省从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出发,制定了《关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草行业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意见》,从破解问题中挖掘发展潜力,用政策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林草建设,努力打造吉林省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兴优势产业。
破解问题,要用政策激励释放绿色发展潜力。保护好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在保护中寻找促进绿色发展的最佳路径,说到底还是个观念和思路问题。吉林省发布实施的16条政策,就是要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合理开发利用林草资源,能够加快自然资源资产化进程,探索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找到实现保护生态安全与发展绿色经济“相得益彰”的有效举措,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贡献吉林方案和吉林智慧。这个思路的转变蕴含着多重要义,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草行业,能够同时引入新的发展理念、先进生产技术和各类优秀人才,使林草资源蕴藏的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政策指引,有利于服务全省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指引,政策指引的重点是营造环境、破解问题、寻找出路、搞活机制、打开局面。从吉林省实施的16条政策可以看出,生态建设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推动,但不是包办,而要通过放宽政策,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生态建设新模式,形成全社会办林草、全社会抓生态的良好局面,从而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态产品。实施16条政策,通过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与林草资源的有机结合,既能探索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绿色经济发展新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也能倒逼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实现经济多元化,为有效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实施16条政策,贵在知行合一。经验表明,如果不狠抓落实,再好的政策也只是一厢情愿。因此,强化政策指引,必须强化知行合一,最终落脚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上。所谓“知”,就是要明确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绝非对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须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所谓“行”,重在选择并坚持走正确的发展道路。通过更科学的政策指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真正实现变林草资源优势为绿色发展优势。(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