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黑土地保护“吉林篇章”,让国之粮仓更丰实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41215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写好黑土地保护“吉林篇章”,让国之粮仓更丰实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412152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写好黑土地保护“吉林篇章”,让国之粮仓更丰实
2021-07-1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黑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土壤资源,东北黑土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吉林省牢记嘱托,深入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把黑土地保护作为重要抓手,综合施策,狠抓落实,黑土地耕地内在质量、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不断夯实,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吉林经验”。

  “仓廪实,天下安”。保证粮食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和谐的基石,我们要提高政治认识,始终守住“大国粮仓”。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就要善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就需要我们在“地”和“技”上下功夫。“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而吉林正是拥有黑土地的地方,要更好地守住“大国粮仓”,吉林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中国粮食生产“十七连丰”的好成绩,鼓舞了士气,也让我们对即将迎来的新丰收充满期盼,要在粮食成绩中交上优异的吉林答卷,尤其需要在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上下功夫,写好新时期的“吉林篇章”,才能为国之粮仓更丰实注入吉林力量。

  革新思路,在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上积极探索新的路径。“思路决定出路”。思路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发展的新方向,更是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要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尤其需要在思路上革新,不能一味地使用黑土地,要懂得“保养、爱护”黑土地,才能够让黑土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产出更多的高品质粮食,真正实现藏粮于地。当然,要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要因地制宜,打造“吉林模式”,才能进一步提升黑土地的生产功能、生产数量和质量,助力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因地制宜,科学推广保护性耕作并走出黑土地治本之路。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区中部,素有“黑土地之乡”的美誉,丰富的耕地资源,是吉林的优势,更成为了“黄金玉米带”和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然而,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黑土地的保护不力,让我们看到了黑土地的肥力、产出力随着时间的递增,有了下降趋势,面对黑土地保护的新问题,尤其需要科学推广保护性耕地模式,要让秸秆成为黑土地的“新肥力”,从根本上解决黑土地的保护问题,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科技赋能,以黑土地用养结合实现黑土区域可持续发展。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都需要科技的赋能,只有更长期、持久的有效保护方式,才能激发黑土地的最大潜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造福人民群众。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土壤保护与利用的核心技术,要利用好黑土地,尤其需要科技支撑,才能推动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要始终加强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使用秸秆深翻还田、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留高茬还田和旋耕还田等技术,让环境资源和土地资源实现融合,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擦亮农业发展的“绿色底色”。

  黑土地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珍贵宝藏,我们要保护好、利用好。要写好黑土地保护的“吉林篇章”,让国之粮仓更丰实,尤其需要我们探索新的耕作模式,要懂得保护黑土地,要给黑土地更多的“休息”时间,避免“超负荷”运转,更要善于把农业生产的“废物”变成增强黑土地肥力的“宝”,促进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唐小兰)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