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待波飞夕阳。
“建党百年庆华诞 振兴发展看吉林”大型融媒体采访走进白城,采访了白城市水利局局长范非,他向记者展示了白城市河湖连通工程实施以来,为生态、经济、社会带来的显著效益。
做好了“水文章”,收获的则是一连串的“水效应”。
有了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由196.3万亩增长到现在的336万亩,成为全省水田第一大市,现在,白城已成为吉林西部的粮仓。有了水,2013年以来,白城市养殖水面恢复到138万亩历史最大养殖水面,2020年全市渔业产量达到了4.95万吨,刷新了历史记录。有了水,增加降水量,改善局部小气候;有了水,就可以实现生态补水和抗旱补水并重。一句话,白城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百姓的生活因水而富。
“水文章”是做出来的,只要用心用力去做,就能一点点改变,就能一步步迈上“用水不愁”。白城的生动实践就是有力说明。
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主要是利用自然水系和兴修的水利工程,通过采取提水、引水、分水方式,把汛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的富余洪水资源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湿地当中,使其形成网络纵横、星罗棋布的水系网络。2013年至2016年,率先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河湖连通应急工程建设,累计投资6.5亿元,连通水库泡塘60个。2017年国家立项后开始下达资金,同年完成了剩余的64个水库泡塘连通建设,使全市124个泡塘全部达到蓄水条件。2018以来,持续推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尚有珠山泵站工程以及部分新建堤防渠道正在建设,力争今年完成全部建设内容。高投入,不遗余力,持续发力的背后,蕴涵着一座城市对水这一重要性的清醒认识,体现着一座城市加强水利建设的坚定决心。
有的城市至今依然处于缺水状态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缺水?面对缺水这个老大难问题,想办法破解没有?投入关系产出,没有精力的投入,没有资金的投入,没有破解难题的勇气和决心,自然就会缺水依旧。一旦水跟不上,生态的问题,农业灌溉的问题,产业发展的问题,一堆问题接踵而至。不得不说,白城“水文章”值得一些地方看过来。
盯住水难题,想方设法做好“水文章”,像白城那样收获一连串的“水效应”。(李强)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