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吉林又迎丰收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黑土粮仓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45357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地评线】长白时评:吉林又迎丰收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黑土粮仓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45357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吉林又迎丰收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黑土粮仓
2021-09-24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习近平总书记5年间三次来吉林视察,所发表的重要讲话、所作出的重要指示,极大地鞭策、鼓舞着全省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锐意奋斗进取,团结实干向前,在全力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同时,切实加大黑土地的保护力度、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落地进程、加强“三农”工作的升温升华,书写出了农业大省、粮食强省新篇章。

  9月2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通讯《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 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吉林又迎丰收年》里,这样富有诗意地作出描述:“秋风徐来,沉甸甸的稻穗风中荡漾,形成层层金色波浪。一台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里穿梭。吉林省已连续8年粮食总产量超过700亿斤,今年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全省各地将陆续进入繁忙的收获期。黑土地上,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装备升级 智慧监测”“丰收增收 齐头并进”全景式展现出吉林不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向保护黑土地、向科技创新要丰产丰收的奋斗足迹。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吉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就曾明确提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切实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采取务实措施,坚决落实到位。

  随后,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全省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高位推动、强化落实之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强粮食生产措施30条,省级财政拿出资金奖励前10名产粮大县,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将粮食播种面积约束性指标和产量参考性指标,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省里成立9个指导服务组,组织198个科技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培训指导,培训人员226万人次,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主推技术49项,优选主导品种115个,提早制定抗灾夺丰收预案和“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草地贪夜蛾防控等专项方案,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吉林行动精准发力。

  真抓实干,实抓求实效,吉林不搞花拳绣腿,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做高质量发展文章。为切实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全省注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组建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黑土地保护工作专班;细化完善政策措施,制定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推进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向黑土地保护聚集;扎实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扩大到2875万亩,增长55.2%;启动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和建设项目230万亩,试点示范力度加大;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新建500万亩,目前已开工281万亩,建成190万亩,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万亩。这是一片如诗如画的壮美黑土地,孕育着累累丰收果实的吉林在加速前进。

  更值得点赞的是那些盐碱地飘出稻谷香,为吉林迎来又一个丰收年添彩增色。比如:白城市通过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对盐碱地进行“改地增粮”。数十年以稻治碱的白城市,现已成为吉林水稻生产第一大市。全市盐碱地已从“十一五”期末的585万亩,减少到169万亩,改良后粮食亩产达400公斤左右。曾经的盐碱地,现在已是林成网、田成方、机械化、粮满仓,好一派乡村振兴“强富美”景象。而2021年,吉林又在5个县区实施盐碱耕地治理试点,试点面积达10万亩以上,在22个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覆盖了120万亩。高质量的农田基本建设、高质量的盐碱地改造,无疑为夺取粮食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优化的条件,同时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近年来,吉林把保护黑土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的关键,综合采用工程、农艺、生物、科技等措施,推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有效遏制黑土地质量下降趋势。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介绍,他和同事在实践操作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努力把土壤肥力提高,把农作物产量提高,把粮食供应能力提高。可见,这“三个提高”本身就说明了吉林何以又迎丰收年。

  当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必须结合、整体推进才行。比如:在开展种源技术攻关、破解育种创新难题方面,全省也在持续发力。“十三五”时期,吉林共选育通过省审和国审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941个,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超过四成。吉林又迎丰收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黑土粮仓,显然是大手笔。(辛人)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