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管好“饭碗田”,让中国粮仓多装“吉林粮”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61325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地评线】长白时评:管好“饭碗田”,让中国粮仓多装“吉林粮”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61325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管好“饭碗田”,让中国粮仓多装“吉林粮”
2022-08-0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8月2日,央视再次聚焦吉林农业。卫星在去年和今年分别拍摄于吉林省同一地块的照片,在第一张照片中,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一块泛白的盐碱地,而今年它已经种满了粮食。这就是稳定粮食产能中的细微变化之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而更多政策组合拳正在让大国粮仓根基越来越稳固。(8月2日 中国吉林网)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要端稳“中国饭碗”,就要尽力装入更多的“吉林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增加吉林的粮食产量、质量,就要管好“饭碗田”,不仅要严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持之以恒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更要主动开发盐碱地,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新活力,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吉林贡献。

  政策添力,让盐碱地“活起来”。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端稳“中国饭碗”,不仅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更要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盐碱地是吉林新增耕地的重要来源之一,要让这些盐碱地资源“活起来”,尤其需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通过“一揽子”政策,让盐碱地成为粮食增产的“新力量”。据了解,今年以来,吉林省西部地区正在实施的新增耕地项目有52个,计划新增耕地1.21万公顷,预计完成投资42亿元。增加的土地资源,不仅增加了端稳“中国饭碗”的信心,更让吉林的“饭碗田”承载更多的希望。

  科技赋能,端稳粮食“中国碗”。“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增加耕地资源,就是要聚焦盐碱地的治理,这就需要加大科技含量,着力改善土壤盐碱程度,更需要在种业上用心,要增强种子抗盐碱的能力,不仅能让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更能让这些闲置的土地升级大变身,拓宽粮食增产的土地空间。“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62个,新增耕地81.5万亩。按照亩产1300斤估算,增产粮食在10亿斤以上。土地资源更合理的使用,潜能的不断激发,都能让我们看到“中国粮食”的吉林成色更足。

  耕地保护,把握粮食“主动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每一块“饭碗田”都异常珍贵,要管理好耕地,不仅要深挖耕地资源,也要因地制宜做好耕地保护。“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资源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类型之一,是吉林的宝贵财富,要持续保护好。进一步摸清各地盐碱地整治利用情况,既管理好每一块土地“图斑”,也能争取粮食产量实现新突破,把握好粮食生产“主动权”,让中国粮食的家底更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断夯实大国根基,尤其需要我们领悟“一寸一垄承载国计民生”,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护好、使用好耕地资源,让更多的土地资源焕发新活力,推动农业的数字化、机械化、智慧化和绿色化,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加快推动现代化农业,使曾经的“北大荒”真正成为“北大仓”,让中国粮仓装入更多的“吉林粮”。(唐小兰)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