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这是吉林的答卷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61372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地评线】长白时评:“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这是吉林的答卷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61372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这是吉林的答卷
2022-08-04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几天,中央媒体连续报道吉林农业。8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点赞:吉林依靠科技护好用好耕地。8月2日,央视再次聚焦吉林农业。卫星在去年和今年分别拍摄于吉林省同一地块的照片,在第一张照片中,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一块泛白的盐碱地,而今年它已经种满了粮食。这就是稳定粮食产能中的细微变化之一。这两篇有分量的报道,呈现的是吉林“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的答卷。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端稳“中国饭碗”、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在肩。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专家学者要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吉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组织“黑土粮仓”科技攻关,加快对黑土地战略性保护的步伐。

  立足长远,制定并落实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与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吉林的国家担当,黑土地更是他心中牵挂的“耕地中的‘大熊猫’”。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大旗,吉林省出台加强粮食生产措施30条,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率先谋划启动“东北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今年又谋划了加快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持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着眼于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颁布实施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制定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率先与中科院合作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启动建设3个万亩核心示范基地和30个辐射示范点。这些制度与政策随着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完善和深入,显然着眼于长久之计。

  抓住关键,扩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示范效应。近年来,吉林省携手中国科学院联合实施“黑土粮仓”科技攻关,还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金融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建黑土地保护“产学研推”平台,推动协同创新。这些协同创新平台,既能研发阻断黑土地退化等共性关键问题,又能调动科研人员研发符合区域需求的特色技术。目前,仅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就已形成主推技术22项。同时,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全省土地整理和盐碱地改良的战略决策,先后实施了多项生态水利工程、西部土地整理工程、河湖连通工程、大安盐碱地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基地等建设项目,改善了吉林西部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土壤盐碱程度。“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62个,新增耕地81.5万亩。按照亩产1300斤估算,增产粮食在1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着眼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科技是粮食生产的“芯动力”,吉林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良田、良种、良法有机结合,探索农机农艺一体化、绿色防控、智慧农业、无人机飞防,为粮食生产注入源源动力。构建省市县乡四级推广网络,建设万亩中心示范基地3个、千亩辐射示范基地30个,启动了100个整乡示范,培育扶持了100个以上社会化服务组织、1000个示范样板村、1万个新型经营主体和一批示范户,重点推广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科技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化示范,农技推广体系日渐成熟,吉林省粮食产量与耕地质量实现“双提升”。近5年来,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增长4.8倍,居全国前列。截至去年底,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区平均耕地地力比2018年提高0.61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7.4%,旱田水田耕层厚度平均达到25.84厘米。去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807.84亿斤,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省份前列。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吉林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粮食稳产增产扛起粮食安全之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蓄更大的力量,以新的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久泰平)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