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国家助力吉林“千亿斤粮食”工程 “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61513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地评线】长白时评:国家助力吉林“千亿斤粮食”工程 “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61513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国家助力吉林“千亿斤粮食”工程 “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
2022-08-0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131号建议的答复摘要,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吉林省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充分考虑吉林省自然资源禀赋和建设潜力,进一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作物育种创新等支持力度,促进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迈上更高台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吉林省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被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列入建议案,已经标志着具有很重要的分量。农业农村部正式表态将大力支持吉林省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也是充分考虑吉林省自然资源禀赋和建设潜力才作出决断,这个过程可谓顺理成章。相信,国家助力吉林“千亿斤粮食”工程,“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

  吉林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据悉,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已连续八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2021年首次突破800亿斤,达到807.84亿斤,同比增加47.24亿斤,净增量居全国第二位,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五位;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2875万亩,居全国首位;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完成耕地轮作面积150万亩;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19个……不断为国家交上一份份“优粮”的新农业发展答卷。

  在粮食生产高水平基础上还要攀新高。吉林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始终把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当成首要政治任务,保持粮食稳产高产。2022年1月,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吉林省将加快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启动实施“千亿斤粮”生产工程。2022年6月,吉林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相关情况时介绍,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重要基地,吉林省已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力争到2030年粮食综合能力达到1000亿斤。坚定的信心化作务实的动力,瞄准“千亿斤粮食”工程继续发力。2022年备春耕生产期间突发疫情,吉林省采取超常规举措,有效化解疫情影响,农时一天没耽误、农田一亩没撂荒,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也为“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开了好头。

  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吉林有诸多“好牌”。吉林以科技赋能守护“米袋子”,打好藏粮于技“牌”。近年来,吉林省抓住科技兴农“牛鼻子”,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测土施肥、绿色防控、飞防作业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1%。全省公开发布推介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实用技术,为农民稳产增产增收提供科技支撑。保护黑土地筑牢“压舱石”,打好藏粮于地“牌”。设立“黑土地保护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广“梨树模式”,协调好“用地”与“养地”的辩证关系,解决耕地长期“反哺不够”“给养不足”等问题,为我国黑土地保护贡献了“吉林方案”。着力西部盐碱地改良,综合打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牌”。盐碱地是吉林新增耕地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用科技的力量将全省211万亩荒芜、废弃的盐碱地逐步改变为良田,成为有高效利用价值的土地资源,昔日盐碱地,成为今日米粮川。

  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仍需国家政策扶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将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四良一智”,即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智慧农业。采取项目化、规模化、标准化举措,抓好“千亿斤粮食”工程实施,确保到2030年粮食产能新增200亿斤,跨上千亿斤台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测算下达中央财政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时,按照有关规定,综合考虑各地建设任务、粮食产量、脱贫攻坚、工作绩效等多种因素,对吉林省等粮食主产省予以倾斜支持。2022年,下达吉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50万亩,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70亿元,资金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如今,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作物育种创新等支持力度,促进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迈上更高台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千亿斤粮食”工程正式获批,对吉林来说,无疑更增强了信心。力促产能提升,稳住大国粮仓,吉林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更足,国家粮食安全也将有更坚实的保障。(久泰平)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