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叙粮食好品牌,共促产业大发展。9月16日,吉林粮食品牌建设暨第三届中国·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大会在吉林省四平市召开。这是吉林粮食品牌的一次战略提升大会,也是吉林省面向全国的鲜食玉米产业盛会。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及龙头粮企的专家和行业翘楚全方位、多角度为吉林粮食品牌发展出谋划策,问诊把脉,推动吉林粮食品牌跃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注重品牌建设,“吉林大米”实现了从“好米”到“名米”转变。“农业品牌化”汇聚着越来越多的聚光灯,如何推动“区域农业品牌化”迈向中高端水平,并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粮食大省吉林从2013年起,启动了全省粮食品牌建设工作。经过9年的努力,吉林粮食品牌建设已经形成“吉林大米”的“白金名片”与“吉林鲜食玉米”的“黄金名片”同台展示、同网销售、同频共赢的格局。在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上,以“五个一工程”为统领,整合资源要素,实施公共品牌引领战略;整合生产要素,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整合渠道要素,实施营销模式创新战略。吉林大米已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连续三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区域公共品牌”榜首,成为吉林农业的“第一品牌”,被誉为全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鲜活样本”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的先行者,“吉林大米”成为现代农业新名片。
着力政策扶持,助力“吉林大米”形成特色品牌。吉林省是我国优质的粳稻生产核心区。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吉林大米品性自然、品质超群的特质。由于长期缺乏品牌意识和龙头企业的引领,吉林大米产业大而不强,企业小而不精,品牌杂而不响,生产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了使吉林大米“好米变名米,名米卖优价”,吉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吉林省大米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做大、品牌做响”的工作思路,坚持打造粮食区域公共品牌,突出“吉林大米”中高端市场定位,融合省内优质区域品牌、重点企业品牌、特色产品品牌,形成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的品牌矩阵,形成了具有吉林特色的大米标志品牌,有效推动了优质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经济优势,探索出一条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领军企业带动,多方协作延长了“吉林大米”产业链。“吉林大米”品牌建设过程,实质上是优质农业资源、科技进步、产业与地域文化融合这样一个不断创新、价值提升的过程。依托省内一大批大米龙头企业,有效推动了上游土地流转、托管和订单种植,下游产销对接和渠道整合,扩大了生产规模,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经营效益,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在品牌建设中更加注重破解难题。比如,松原粮食集团有限公司针对稻米行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和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打造了“集团+银行+联盟企业”的粮食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实施了“品牌+”战略,搭建了科研、金融、信息、加工、仓储、销售等一系列平台,使各类资源要素、市场要素得到整合、优化和提升。
源头保障品质,品牌创造价值。2022年,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吉林大米品牌跃升“六大提升行动”,力争到2030年,“吉林大米”成为行业领军品牌,并带动旗下5个以上区域品牌成为国内高端农业品牌,“头部品牌”市场影响力和溢价能力显著提升;全省中高端大米销量将达50亿斤,企业自有水稻种植基地将达600万亩,带动当地水稻平均收购价提高10%以上。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期待吉林省继续打质量牌、文化牌、组合牌、特色牌、营销牌,不断擦亮吉林大米这张“白金名片”,为吉林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力量。(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