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的白皮书是在放大家长的教育焦虑 媒体言论-长白时评 侯薇 253300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泛滥的白皮书是在放大家长的教育焦虑 媒体言论-长白时评 侯薇 2533008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泛滥的白皮书是在放大家长的教育焦虑
2017-11-02 来源: 未来网

  好未来及其旗下品牌已多次发布教育相关“白皮书”,仅今年9月份和10月份就分别发布了《2017年学生暑期家庭教育研究报告》和《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白皮书(2017)》。而早在2014年,好未来还曾发布过《中国中小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现状》的报告。(据未来网报道)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白皮书(2017)》、《2017年学生暑期家庭教育研究报告》《中国中小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现状》……一系列报告名称罗列在此,是不是让人产生非常“高大上”的感觉?而当某个教育机构不间断发布类似研究报告,也会让群众眼花缭乱,产生延伸效应,认为能够发布这种报告的教育企业是非常权威的研究部门,对其“报告”信以为真。

  实际上,多家教育机构都曾发布教育相关调查报告。今年截止目前,仅各教育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就至少有5个,加上其它外围机构发布的教育报告,数量更多。教育企业为何乐衷于发布“白皮书”“研究报告”呢?

  白皮书是一国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以白色封面装帧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的别称。白皮书作为一种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场,讲究事实清楚、立场明确、行文规范、文字简练。好未来及其旗下品牌已多次发布教育相关“白皮书”,并且冠上“中国”的赫赫名头,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政府部门授权的教育机构,通过鱼目混珠的手法,获取名利。其他教育机构当然也不甘落后,各种“白皮书”纷纷出炉。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花样百出的白皮书,表面是争夺话语权的舆论高地,实质上是各利益集团的‘摇钱树’,最终买单的都是学生和家长。”

  教育企业“白皮书”泛滥有不少弊端:其一是报告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身为教育市场的供给方,获取利益是教育机构的根本追求。其报告的内容和结论多有利于自身,又没有第三方参与或者第三方不是客观公正的,就会影响报告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不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来体现一些真实状况。

  其二是缺乏公信力。一份真正的“白皮书”出炉,需要大量详实的样本数据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而9月1日,好未来旗下家长帮官方微信公众号则发布了《2017年学生暑期家庭教育研究报告》。报告称,本次调查共收集来自全国31个地区、5711份有效样本 ,而问卷的搜集渠道为家长帮论坛、家长帮APP、好未来集团公众号、学而思网校公众号等平台。据此可见,好未来及其旗下品牌源源不断发布教育相关“白皮书”,采取样本的数量、质量、真实度都有待核实,经不起推敲,据此得出的报告结论难免以偏概全。

  其三容易误导民众。各大教育机构虽然彼此之间竞争激烈,但也有共同特点:乐于发布调查报告、最终的结果都指向课外辅导班。如好未来旗下集团发布《2016年中国少儿英语学习现状白皮书》称,87.2%的家长赞同孩子5岁以前就开始学英语,63.9%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去英语培训机构学英语,成首选,并称家长选择趋于理性,认为培训机构更加专业和权威。由此不难发现,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补课利益也。

  十九大党代表、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严厉抨击教育培训市场过热:“少数培训机构误导家长,鼓励孩子提前学,抢跑乱学,这是违背孩子们身心健康和教育发展规律的,这种情况我们不提倡。”联系教育企业“白皮书”过滥现象,正是在各类教育机构所谓的“白皮书”连绵不断地“轰炸”之下,形成了不上课外辅导班就会掉队落后的社会氛围,疯狂刺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放大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而教辅市场借此生意兴隆,教育企业赚得钵满盆满。

  据现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只有全国性公司、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机关批准的大型进出中企业、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机关批准的大型企业集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的其他企业,方可申请在企业名称中使用“中国”或者冠以“国际”字词,换言之,在我国境内,一般企业是不能使用“中国”等特定名词的。现在在企业名称这方面已经有了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在“白皮书”“研究报告”等文宣发布方面还没有足够的约束条款,致使伪教育“白皮书”频频出炉,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有关部门应当针对教育企业 “白皮书” 的乱象,完善法规,强化监管,坚决制约教育企业随随便便地扯大旗作虎皮,冒用国家权威,肆意制作低质量、缺乏公信力的伪劣“白皮书”,以免混淆是非,迷惑民众,最终影响教育公平与社会安宁。(未来网特约评论员 斯涵涵)

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