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力集中”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38491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中国“三力集中”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38491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中国“三力集中”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7-04-19 来源: 吉网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4月18日作出报道说,日前,马来西亚交通部的工作人员来到湖南长沙市,与中国中车集团签订了13列混合动力电动车组和9列现代超级动车组的购销合同。几乎在这同一时间,德国机械制造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中国超过“德国制造”,去年出口俄罗斯约49亿欧元的机械设备。

  毫无疑问,马来西亚的动车组订单和俄罗斯进口的机械设备,都展现出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益提升的影响力和认同感。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如今,依托技术、质量等“硬实力”,促进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的“巧实力”,创新驱动、“智造”带动的“新动力”,中国“三力集中”行动,大大推进了“一带一路”建设。随之,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也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时下最耀眼的“中国品牌”系列,中国贡献可见一斑。

  展示大国工匠精神,既讲速度又讲质量的“硬实力”,其产品写满了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科技含量、品牌效应自然毋庸置疑。这是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结果,也是中国企业精心实施发展战略和目标的结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这种来自中国的“硬实力”,可谓释放出了品牌正能量,惠及了各方。比如:潍柴是一家大型汽车及装备制造企业,其产品远销俄罗斯、伊朗、越南、印尼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使用覆盖面越来越大。近年来,潍柴抢抓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机遇,在印度完成建厂投产,并以收购、合作等形式,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缅甸等国家开展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其优势、其贡献显而易见。

  “硬实力”的投放,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须臾不可离的重要支撑作用。没有“硬实力”,就没有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优势,也就没有“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的十足底气。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中国制造业规模也跃居世界第一位,并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很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欢迎和信赖。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均将质量作为追求一切效益的前提,工匠精神融入在中国品牌之中,同时注重抓好售后保障工作,实行优质服务做到了位。这是中国的优势,中国的引领,中国的示范。

  “巧实力”的投放和“新动力”的投放,都让中国制造、中国“智造”长出了金色的翅膀,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下,飞跃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航线上,穿梭在全球各地,中国故事精彩闪耀。4月16日,一声长笛划破天空,满载中国国产电子元器件、食品、饮料、机电产品的武汉—汉堡的中欧班列,从武汉铁路局吴家山中心站驶出,一路风驰电掣奔跑而去,成为今年以来从武汉开行的第36趟中欧班列。据记载,中欧班列自2011年3月开行以来,已累计开行近3700列,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大动脉”,成为大陆上呼啸穿梭的“钢铁驼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运力保障。互联互通,由此创下奇迹。

  “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硬实力”、“巧实力”、“新动力”“三力集中”,全力投入、加速运行,也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发展新希望、新动能、新促进。比如:展示中国制造、中国“智造”魅力的创新产品,华为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批以毛利语为系统语言选项之一的智能手机,4月在新西兰上架,让当地大量习惯使用毛利语的用户大感兴趣,“一带一路”建设、造福于人类的巨大触角,延伸至新西兰,惠及性在张大。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品牌,全球共享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三力集中”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名扬天下,利于世界。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世界主流趋势的今天,中国将“硬实力”、“巧实力”、“新动力”大大方方、实实在在地投放到“一带一路”建设这项亘古及今伟大事业上,凸显出世界人口大国、发展中大国、崛起大国和第二经济体的责任担当。(薛宝生)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