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央视网2月28日的消息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三次全国一次会议即将召开,关于健康中国建设,医疗卫生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将带来哪些议案、提案,引发出人们的新期待,其关注度随之升高。
2月27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例行发布会,主题为“代表委员谈健康中国建设”。当选为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在2018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召开前夕,就在岗位上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进展成效,以及下一步打算等话题,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与在场的媒体记者进行交流互动,展现出走进新时代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不一样的参政议政风采。
建设健康中国,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凸显出来的意义也很重要。比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一句话,既精辟又透彻,耐人寻味不已,可以完全说明建设健康中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多么现实而重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拟提交的提案是《提高专业化戒烟干预水平》。提案认为,按照医学科学规律开展专业化的戒烟干预,包括使用戒烟药物手段在内,“这是提高戒烟成功率很重要的一方面。”
王辰表示,公众必须意识到,烟草依赖是一种疾病,需要专业化的医学治疗。由此,必须培养专业化的戒烟队伍。他呼吁医院应该普遍设立戒烟门诊,加强控烟工作。控烟行动,应当设立量化指标。比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经作出明确规定,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率,要降到20%。如何在未来的12年实现这一量化指标,王辰提出,领导干部、医生、教师等,应是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三个重要群体。这个意见、建议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目前,我国控烟工作形势不是很理想,或者说比较严峻。去年12月29日,国际在线作出报道称,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的《2017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显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有3亿多烟民,控烟形势严峻。中国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吸烟却占了三分之一,消费全世界44%的烟草,比第二位和第三位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现在,全国每年已经超过100万人,因为烟草毒害而死亡。到2050年如果没有有效控制,每年的死亡人数将达到300万人。可见,中国在成为最大的烟草生产国、烟草消费国的同时,也成为最大的受害国。
吸烟真有害,控烟也真难。这是一对矛盾。笔者发现,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几乎有所杜绝。但在犄角旮旯吸烟的,还大有人在。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改变吸烟习惯的不多。他们不是不管不顾地去吸烟,而是离开室内,到走廊、到户外吸烟。从表面上看,似乎明白吸烟有害,吸二手烟更有害的道理。可实际上,自己直接吸烟并没有摆脱对家人、对他人的危害,烟雾缭绕,即使走在马路上,也让擦肩而过的人辣辣地呛鼻子,大有呕吐之感。
问题严重的是一些领导干部、一些医护人员、一些从教从艺者,根本没有控烟意识,照吸不误。不仅如此,还美其名曰“吸烟不能停,停了更有害”,以证明自己吸烟有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实。“关键少数”不带头控烟,其危害之重可想而知。中国的控烟行动,尚存死角,困难和挑战就来自于这些死角。当然,这与国家层面的控烟条例未出台,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之类的宣介市场未退出,烟草税价的提升也远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控烟立法,包括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亟待落地。
建设健康中国,控烟工作应摆到首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烟民任性,烟毒肆虐,本身就是人祸,采取法治办法加以整治不能滞后。全民健康行动的开展,也应以此为切入点,有效管控。期盼走进新时代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倾听呼声,关注控烟工作。(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