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新政让农民鼓起腰包,释放出改革开放最大红利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74942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增收新政让农民鼓起腰包,释放出改革开放最大红利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749428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增收新政让农民鼓起腰包,释放出改革开放最大红利
2018-10-2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来自《经济参考报》10月19日的消息曾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7142元,增长了8.8%。其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农民收入增速已经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望缩小。但城乡发展长期不平衡,农民收入基数很小,短期内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而从收入结构看,外出农民工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已经超过50%。真正种地农户的收入增长非常缓慢,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未来还应依靠农业增收,来促进农民增收。

  朱启臻的分析判断,以及他所提出的应依靠农业增收促进农民增收的看法与主张,还是很有道理的。说一千道一万,追求农民收入增速,缩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只靠农民工背井离乡打拼赚钱还是远远不够的,况且也解决不了长久稳定的问题,想要行稳致远最终还是靠增产增收解决问题。农业是固邦之本,增产增收是富民强乡之本。发展农业,多打粮食,让黄土地、黑土地变成金,为农民增收提供保证,可谓是最好的政策,最得人心的举动。这已成为目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方位创新发展的一个突出重点,瞄准8亿农民的一揽子增收新政即将实施,引人关注和期待。

  事实再一次说明,促进8亿农民持续增收不是小事,而是大事。换言之,促进农民增收既关乎乡村振兴预期目标的圆满实现,也关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稳步前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尤为必要和重要。作为今年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土地经营权入股将实行负盈不负亏分配机制等,都将要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比如:职业农民增收专项激励计划,目前已进入评估总结期,多地申报也进入新一轮试点名单。中央和地方有关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揽子新政,同样在加快落地。这些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政,包括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进一步增加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升社保待遇,等等。

  在收益分享模式上,不再拘泥于旧有机制,体现的是更加公平合理的原则,更有激励性的作用,其创新意义明显。比如: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将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这样的增收新政,显然是在有效地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发改委《2018年收入分配重点工作》明确地提出,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前不久公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明确提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央关于农民增收的新政一个接着一个地出台,一个接着一个地实施,营造出了史上促进农民增收最好的政策氛围。

  而地方出台的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政,也很有力度,很有特点。比如:河北省提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增收。吉林省提出,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拓宽农民增收新空间。湖北省提出,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促进三年行动计划。江苏省则提出,实施富民增收“33条”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从这些省份提出的促进农民增收新政看,不仅认真贯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作出的安排部署,也体现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方位创新发展不断在加大力度的新时代新作为。

  8亿农民的增收问题,举国发力解决,而且还是多项新政给力。比如:在加大支农投入力度方面,将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增加工资性收入方面,将实施乡村就业促进行动,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提高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在财产性收入方面,将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参与产业融合发展。比如:还将创新收益分享模式,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营性收入方面,将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下一步将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加大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力度。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和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降低创业门槛,可谓千方百计、万条妙策般地促进农民增收。增收新政让农民鼓起腰包,释放出改革开放最大红利。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不忘并弘扬当年形成的“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全方位创新发展,确保农民增收意义更为深远。(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