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大厚礼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77908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嫦娥四号: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大厚礼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779084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嫦娥四号: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大厚礼
2018-12-10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国际在线消息,12月8日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由此开启月球探测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从报道介绍的情况看,这是中国圆梦飞天、深空探测最具重要作用的一举,其意义重大。

  据了解,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共有两项。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其科学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二是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三是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四是测量月球背面的准确温度,这将是人类首次。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中国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四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三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4年前,即:2014年,嫦娥三号任务圆满完成后,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调整的论证工作。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总体方案。月球背面具有独特的电磁场环境和地质特征,特别适合开展低频射电探测等空间天文学研究和月球物质成分探测等科学研究。同时,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尚属国际空白,有利于增进人类对宇宙未知奥秘的认知。

  事实表明,中国的探月工程,一直在突飞猛进,逐梦行动愈发坚定扎实。自2004年正式启动探月工程以来,已经取得“四战四捷”的骄人成就,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并深重地影响着世界。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实现绕月探测,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国际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和月球虹湾地区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图,飞至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环绕探测,此后又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也就是到了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嫦娥三号着陆器成为了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人造航天器。接着,在2014年,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这对中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月工程各项任务的连续成功,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的时代。

  走进新时代,中国探月工程实施日益推进,此次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就是一个有力的见证。在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我们不仅迎来探月工程实施“四战思捷”的辉煌胜利,还迎来了以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为显著标志的月球探测新旅程的精彩开启。嫦娥四号任务的工作目标锁定,以及科学任务的明确,都显露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中国式改革开放的伟大痕迹。事实再一次见证,坚持实行改革开放,走创新发展之路,完全可以升腾起飞天强国梦。

  来自美国空间新闻网日前的报道说,嫦娥四号将搭载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系统”。该研究将会搭载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其身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公斤。这个小“罐子”里面将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而这也是为以后人类进入月球乃至地外星球生存提供保障。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网站也在报道中称,“当我们向实现人类在月球或火星上长期居住前进一步时,我们需要温室设施来支持人类生活。”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GR的报道,进一步揭示出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深层次意义,即: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月球自身的构成,甚至发现月球支持生命的潜力。这让全球人有了一种迫切期待,那就是月球背面有没有外星人,我们很快就知道了。可见,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全世界都在瞩目。毫无疑问,这是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厚礼,改革开放大大推进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越来越漂亮。(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