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留心”比留痕重要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曹淑杰 278193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基层工作“留心”比留痕重要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曹淑杰 2781939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基层工作“留心”比留痕重要
2018-12-14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痕迹主义”在基层到底泛滥到何种程度?近期多个热点新闻中,可以窥见一二。某乡镇一些干部的手机上普遍装有七八个工作APP,每天若要认真完成APP上的“留痕”任务,要耗费两个小时;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各类考核表、履职手册、工作日志等达10多种。(中国纪检监察报)

  看过这篇报道,心里很不是滋味。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他给我讲了在扶贫中的一个笑话,说是一位基层扶贫干部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为了保证入户次数达标,就穿着外套和女主人在堂屋合影,脱下外套在卧室和男主人再一次合影,这样就去一次做两次的资料,户档上也有“图”为证,上级检查时也能顺利过关。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从其中也不难看出有些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

  痕迹管理是一种规范性、资料性的新型管理方式,其作用和价值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充其量,留痕不过是推进和衡量工作的一种辅助手段,但现在,一些地方却把留痕当成了工作本身,为了“留痕”而“留痕”,建台账、留资料、整档案成了“正儿八经”的工作,而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反而成为次要的了。特别是,为了强调和追求痕迹的完美,基层干部深夜“自拍”工作照,每天挨个给数个政务APP打卡、在N个工作微信群签到在“留痕”上做文章。笔者认为,这种“痕迹管理”的办法表面看似工作都有“佐证”,实质却是形式主义的变种说到底是对工作的安排和布置高高在上,没有俯下身、沉下心到田间地头到基层去了解实际情况,工作留痕缺乏接地气,缺乏泥土气息,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对工作的实际走访调研,让工作布置变了味,走了形。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实现乡村振兴、补齐基层短板、同步全面小康,亦不能靠这些花拳绣腿就能开拓民族复兴的全新局面。以群众满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不答应为标准,各级部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百姓的信任,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笔者曾担任过驻村第一书记,经常听到村民夸赞上任驻村第一书记。原来,这位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中处处“留心”:家的红薯要卖,他早起帮着捡拾红薯;家的种猪生病,他晚上骑车十多里到镇驻地接送兽医;村里道路毁坏影响出行和发展,他四处奔波协调有关部门筹集建设资金;群众上养殖项目缺资金,他主动联系申请小额贷款......正是这种“留心”,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群众发自内心地接纳了这位外乡人,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当成发家致富的“主心骨”,村里有什么事情都第一时间找他商量,村民有什么烦事难事也都愿意跟他说道说道,还经常在他的宿舍门口放些蔬菜、鸡蛋。也正是这种“留心”,他得到了组织的认可,第一书记任职期满后就得到提拔。

  形式是一只金瓶,思想之花插入其内,便可流芳百世。群众最讲实惠,最反感的是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工作留痕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工作,整理思路、条理清晰,记录在纸上的痕迹,永远也替代不了群众的满意,比起“工作留痕”更重要的是“干事留心”。如果过度的工作留痕增加了负担、让基层人员疲于应付、让工作只沉淀在纸上,那就应该剔除掉不必要的工作留痕,工作完全不必要事事留痕迹,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图文并茂的强调痕迹的丰满和完整,与工作留痕相比,更重要的是要留心,制定政策前多调研,政策执行中多沟通,多俯下身去查看,及时纠偏,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让绩效落到实处,“鱼水之情”才浓,“血肉联系”才深,这样的工作不留痕都难。(作者 安进秋)  

编辑:曹淑杰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