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重于泰山的名节观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79501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涵养重于泰山的名节观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795018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涵养重于泰山的名节观
2019-01-07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据史料记载,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在一次离任时,僚属们为掩人耳目,特意在夜间设宴并送上礼物。叶存仁当即赋诗一首:“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简简单单一句“不畏人知畏己知”,不仅道出了对权力的敬畏之心,更道出了对自己廉洁名节的珍惜。

  名节,即名誉和节操,古人把它同道义、忠信并列。正所谓“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崇尚名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亦为滋养民族灵魂的厚德文化,历代仁人志士把名节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一脉相承的就是“以高洁养心、以名节立志”的内心约束和道德追求。

  珍惜名节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重名节、讲操守,彰显和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李大钊、方志敏等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信仰,前仆后继,舍生取义;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进典型,立足岗位,拼命实干;更有新时期涌现的兰辉、毕世祥、廖俊波等一大批优秀干部,公而忘私,孜孜以求,以实际行动不断升华和丰富名节的内涵,熔铸成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信仰坚定,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公、心系百姓”的公仆胸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为官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珍惜自己、珍惜家庭、珍惜名节”“职位越高……越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扎扎实实改造主观世界,诚心诚意接受监督帮助,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因为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心中少了名节,手里就失了规矩戒尺。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有的党员干部视名利重于名节,将特权享受当成衡量成功的标尺,以金钱财物作为权衡得失的准绳,结果在名利诱惑中放任自流,在义利纠结中迷失自我,有的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落得身败名裂。

  正如明代著名学者薛瑄在《从政录》中写道的一样,“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意为珍惜名誉,就不会随意获取钱物。以史为鉴,品味这“不苟取”的名节观,对今天仍有警醒作用。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坚守清正的名节,才能以高洁养心,以信念养性,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只有坚守清正的名节,才能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如履薄冰;只有坚守清正的名节,才能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权欲所困,不为物欲所惑。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砥砺名节,就必须像石灰一样,历经千锤百炼,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同样,砥砺操守,磨炼意志,保持清正廉洁的名节,不在一时而在时时,不在一阵子而在一辈子,需要领导干部用终生来坚守,也只有这样,才能永远守得住人生的底线,做到廉洁为官一辈子。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名节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当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在纷繁俗务之中养浩然正气,坚守自我而不偏向、坚持大道而不迷航。(秦风)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