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也应延伸至生育领域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80269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深化“放管服”改革也应延伸至生育领域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80269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深化“放管服”改革也应延伸至生育领域
2019-01-1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目前,关于全面放开生育的社会呼声可谓愈发强烈,越发紧迫。自从2016年1月依法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生育、再生育格局有了很大的可喜之变,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生育意愿有所满足。不过,总的看来,还是没有达到合理预期,长期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再生育,依然面临着不显峰、或难显峰的尴尬,人口数量大国的年度出生人口规模萎缩迹象、超低生育率表现、人口负增长趋势十分明显,已经引起人们的种种担忧。

  在1月10日举行的国家卫生健康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球时报》记者曾提出一个人们想要问清楚的事实。这就是:“预计今年的出口人生数据什么时候公布,和去年相比,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现在有一些地方的出生人口数据已经陆续公布了,据此有些专家预测今年全国出生人口可能会比去年减少200多万,请问对此观点有何评论?下一步生育政策的研究重点可能是在哪个方面?”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副教授陶涛,当场作了一些解读。

  陶涛的解读,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出生人口的规模受到育龄妇女的规模的影响,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的规模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是下降状态,相应的出生人口也进入下行通道。2015年数据显示,在所有育龄妇女当中,有一半以上都在40岁以上,这也是一个影响因素。2017年全国结婚人数大概是1063万,同比下降7%。近三年以来,平均的初育年龄和平均生育二孩的年龄都往后推了一岁,这些也会对出生人口规模、生育水平产生影响。

  刚才说了,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规模大概是在1500—1800万波动,可能2018的出生人口也需要在更长时期里客观看待。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生育模式和生育状况确实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的监测。城镇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婚育的推迟,所有的因素都会对生育水平产生一些影响。“90后”成为了生育主体,他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意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加强人口监测,进一步掌握人口生育模式、生育规律,这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在很多调查中发现,人们在生育养育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顾虑,对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呼声比较高,主要反映在住房、就业、女性劳动保护、税收,产假、婴幼儿照护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些政策上的期盼,这也是生育相关的政策,需要构建生育友好的、家庭友好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帮助更多家庭在生育养育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宋树立补充道,我们也会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加强研究,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的“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

  一场新闻发布会,一答一问,倒也品出了浓浓的味道,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每年出生人口数量在减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个现实。而出台生育、再生育配套政策措施,为广大适龄生育、再生育的夫妇排忧解难,则是当务之急,更是急中之急,重中之重。只有破解让生不敢生、不愿生、不想生,生了怕养不了、养不起、养不好,怀孕生孩子容易丢掉工作不好办、不好过、不好做等诸如此类的难题、诸如此类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地调动起千家万户至少生育两个孩子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低生育率合理反弹。

  来自观察者网1月14日的报道说,最近发表在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一项报告,研究了从1950年到2017年各个国家的人口趋势。报告指出,1950年,每个女性一生中平均生4.7个孩子。到2017年,平均生育率都减少到每名妇女生2.4个孩子。而国际上则认为,2.1的总和生育率是实现和维持代际更替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下降至2.1以下时,人口总数最终将开始萎缩。我国人口发展,正是这种趋势,总和生育率远远低于2.1更替水平,实际上是1.3超低生育水平。

  更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已经一脚、或正在一脚迈进人口负增长的泥淖,难以在数年内拔出这副沉重的双腿。一些专家学者大声疾呼“全面放开生育”“允许有条件、愿意生育、再生育的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鼓励、支持生育、再生育正当时”。这些意见建议值得高层重视,而深化“放管服”改革也应延伸至生育领域,尽快打破“计划生育”僵局,面对现实和长远,通过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解决好生育难、再生育更难的人口发展大问题,可谓势在必行。(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