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为乡村全面全方位振兴加速提质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88027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为乡村全面全方位振兴加速提质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88027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为乡村全面全方位振兴加速提质
2019-05-20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年年下发,关于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磅方案接连出台,关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的政策举措不断颁布,书写出我国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崭新篇章。人民网—人民日报5月17日曾作出报道说,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这又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期待的纲要,农村可谓大有奔头。分为四个方面、共计十八条,5700多字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科学严谨,务实可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特制定本纲要,可谓开宗明义。纲要指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可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颁布实施,完全是顺应网络强国战略大落实,乡村振兴发展大推进,农民融入新时代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大提升的有力政策举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而加快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乡村全面、全方位振兴,数字乡村发展必不可少,必须抓起来、搞上去。不仅如此,更需要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强而又强、好而又好地加以行动,切实做到有序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村屯,每一个农家,不断形成新的动力,拉动、保障乡村的全面、全方位振兴。如果不能这样思考和奋斗,我们就不能同步走进全面小康,全面小康也就不能落地有声。

  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度变革。而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统筹推进网信事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网上网下、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的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加快完善,农民的获得感可谓日益大增。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持续贯彻,“三农”工作面貌,更加焕然一新,农民们可谓笑逐言开。

  不过,实现乡村全面、全方位振兴,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三农”工作基础强弱不一,农民个人素养参差不齐,加之扶贫脱贫攻坚压力大,想要在短时期内达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规划要求,可能还不够现实。不过,办好这件大事也不能“一看二等三拖”,需要有只争朝夕精神。同时,更需要从现实出发,重视和解决好短板影响问题,积极避免“木桶效应”的出现。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决定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就是要补齐短板,推动农村全面、全方位振兴,以期实现全面小康。

  正如《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所强调的那样,要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注重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注重建立层级更高、结构更优、可持续性更好的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注重建立灵敏高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按照纲要要求,数字乡村发展基本分为四步走,而距离第一步走,仅仅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既要起步,又要迈步,可谓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因此而言,我们必须分秒必争,以决胜姿态落实纲要,确保起好步、迈好步。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为农村全面、全方位振兴加速提质,可谓正当时。关键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环节和步骤,深化创新驱动,升级硬件与软件。基础设备设施要上去,依法管理和保障要上去,规范服务和优化环境要上去,农民个人的知识更新、行动能力与参与水平、共享红利要上去。总之,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网信部门和相关单位给予大力配合,科学运作实干进取,务实有效推进,我们就能如愿以偿。(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