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命运共同体深化合作携手发展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92352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中拉命运共同体深化合作携手发展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侯薇 292352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中拉命运共同体深化合作携手发展
2019-07-2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说起中拉关系,世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很务实很稳健也很友好,一路走来都是互信与互助、合作与共赢相伴,越来越具光明前景。这就是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之间的新型国家关系,常被人们简称为中国—拉共体关系。很显然,中拉关系强调命运共同体意识,注重坚持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灵活务实、开放包容的合作原则,并富有成效。自2013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中方领导人不断同拉共体成员国领导人,就推进中拉整体合作广泛深入交换意见,不仅达成了重要共识,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2014年1月,拉共体第二届峰会通过并发表了《关于支持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的特别声明》,为中拉开启整体合作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7月,中拉领导人在巴西利亚举行历史性的首次集体会晤,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并尽早举行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2015年1月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他提出的把中拉论坛这株嫩苗培育成参天大树的目标,为中拉整体合作在新平台、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会议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并惠及了全球。

  我们注意到,习近平主席阐述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同整体外交的之间联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和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愿将中国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等,都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尤其是在拉共体反响积极而强烈,中拉命运共同体如此形成、构建和推进,开创了中国—拉共体风雨同舟、同舟共济的新前程。这意味着从2014年中拉领导人共同决定建立中拉论坛,到2015年首届部长级会议举行,仅仅相隔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迅速升级了中拉关系,中拉命运共同体凸显前行强力。

  而2015年元旦仅仅过去一周的时间,中国就曾以对拉整体外交活动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序幕。其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中国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至此,中拉关系也经历了从买卖关系、投资关系到发展伙伴关系的三级跳,进一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给世界注入进确定性、稳定性和发展活力,也给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合作共赢范本和强大助力。目前,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仅2014年1至11月,中拉贸易额就达到了24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而2014年上半年,中国也实现了对拉投资90.6亿美元的预期目标。

  不仅如此,中方还曾明确提出,争取在10年内,实现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的合作共赢目标。这是从经济发展大视角看到的中拉关系,务实、稳健而利好。如果从文化交流与合作这个大视角看,我们更有欣喜感。中拉命运共同体释放着携手前行、共同发展的正能量。比如: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拉贸易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根据西班牙银行今年5月公布的中国在拉美影响的报告,2016年至2018年,中国在拉美投资平均额增长至176亿美元。可见,中拉命运共同体不仅扎根深,而且还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写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拉命运共同体理念五周年之际,这是新华社7月19日发表的感人通讯,全面、全方位、全景式地报道了5年来在习近平主席擘画、引领和推动下,中国—拉共体命运相连,梦想相融,合作相行,互利相得的一个个精彩故事。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虽远隔重洋,但同为发展中国家,处于相近的发展阶段,肩负相似的发展任务,是隔海相望的邻居、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发展的伙伴。把舵扬帆——元首外交为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引领大方向,风劲帆满——“一带一路”为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开辟新航道,海阔天空——文明互鉴使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行稳致远,已是真实的写照。

  中拉命运共同体,奏响了深化合作、携手发展的悦耳华章。“中拉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共同打造好中拉命运共同体这艘大船,引领中拉友好关系驶入新的航程。”“我们要描绘共建‘一带一路’新蓝图,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把中国和拉美两块富饶的土地更加紧密地联通起来,开启中拉关系崭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当年提出的中拉命运共同体理念,早已迸射出灿烂之光,而且将永远照耀着中国—拉共体的似锦前程。(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