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全民战“疫”、打通产业堵点、推动复工复产……今年以来,数字经济浪潮加速席卷中国。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探索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数字技术带动传统产业产出增长、效率提升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达2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
“28.8万亿元”表明产业数字化已成大势所趋。网连世界,数暖生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渗透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47.1%、49.5%、41%,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9.3%。“28.8万亿元”,就再次表明产业数字化已成大势所趋。
“28.8万亿元”折射数字经济蓬勃活力。数字经济开启了对传统工业经济的裂变式改造,也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就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数字经济增速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28.8万亿元”的背后,就是新技术大显身手、新产业逆势增长、新模式奋力突围、新动能加速集聚。
“28.8万亿元”凸显中国经济韧劲。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冲击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凭借着有效应对,肩负14亿人民生计的巨大经济体正在破“疫”复苏、加速恢复。4月下旬以来,平均每周有100万个体户、“夫妻店”等小商家在支付宝里申请收款码、新开店或谋求数字化转型,已有1200万家小店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增长。“28.8万亿元”,就凸显出中国经济的韧劲。
危中有机,变局中辟新路。路边撸串儿用上消费券,越来越多的水果店“送货上门”……疫情发生以来,更多小店的数字化转型,让人们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当前,“新基建”也已经被多地列入2020年投资计划,5G通信网络建设、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正在成为各地布局未来的重头戏。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一群智能经济新形态正在形成发展新动能,人们生活将更便利、更智慧。
中流击水越险滩,奋楫扬帆行致远。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正在加速融合,不断孕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产业数字化乘着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东风,我国多个工业领域也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云端互动、数据拼单、直播带货……可以肯定,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加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支撑力和新动能将更加强劲,民生改善成色将更足。(林溪)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