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如果说,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连年丰收,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基础工作;那么,制止餐饮浪费,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是端牢中国饭碗的保障工作。粮食再多,经不起浪费;粮食丰收,难敌奢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永远是端牢端好中国饭碗的硬道理。以俭为美 ,端好中国饭碗,是我们必须的追求。
用长效机制让“浪费可耻”深入人心,打造节约粮食制度常规。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各地常年开展“光盘行动”,大力整治餐饮浪费之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餐饮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据专家估计,我国餐饮食物一年的浪费量,相当于丢弃了几千万甚至上亿人一年的口粮。遏制这种惊人浪费,必须通过长效机制发力。这个长效机制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立法,为节约粮食立法,为餐饮节俭立法,通过法治拳震慑浪费;二是监管,要通过大数据建立“云监管”机制,全程全员监管饭店、餐厅、食堂,铲除奢侈浪费的任何时间与空间;三是惩戒,对于不珍惜粮食、餐饮浪费现象,要严惩不贷;四是舆论,要建立长期的舆论谴责机制,对于浪费粮食的现象,要给予痛斥。让“浪费可耻”深入人心,不能一阵风,一时功,必须在法治、监管、惩戒、舆论方面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用天地“粮”心让“节约为荣”成人生底线,打造时代节俭硬核风尚。俭能养德,节俭是美德。天地“粮”心,节俭是核心。节约粮食是对粮食生产者的尊重,是对虚荣、排场等陋俗的抵制,节约粮食也是对世界文明的担当,节约粮食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名片。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农民的拣麦穗,捡玉米粒,都是节俭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并且,率先垂范,从接待外宾时的陕西家常菜、21元的“主席套餐”,到考察调研中的自助餐、大盆菜,以身作则,反对餐饮浪费,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党员干部要树立看起意识,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让节约为荣成为硬核风尚。
以俭为美,为端好“中国饭碗”打造保障做贡献。“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节俭成人,勤俭强国。浪费误人,奢侈败国。《阿房宫赋》的警钟,永远惊醒后人。君子以俭德辟难,是永恒的真理。今天,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发布报告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历史性冲击”,而且水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也为危害粮食安全。面对冲击,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不但要保证粮食增产,更要保证粮食节约。8月11日武汉餐饮协会发出倡议,推行N-1点餐模式:10人进餐只能先点9人菜;针对两三位客人进餐,餐厅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这样倡议很有现实意义,是制止餐饮浪费的创新之举,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具体实践,我们各地都应该这样,推行小份菜,位上菜,用具体行动崇尚以俭为美,为端好“中国饭碗”打造保障做贡献。
民以食为天,存粮如存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绝对不可小觑。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在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很有意义。(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