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发人深思、启迪人心。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很重要的是深刻理解“三新”的内涵及内在联系。
深刻把握“三新”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洞悉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发展情况,做出我国发展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并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分别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来概括,这“两个大局”构成了我国发展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战略判断的基本要素。进入新发展阶段,就必然带来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和运动演化,并由此推动事物的不断向前迈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背景的前提下,为解决我国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而提出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就要深刻理解总书记所强调的“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与“势”,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纲”和“魂”,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深刻理解“三新”的辩证关系。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催生新发展格局,而新发展格局需要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反过来,新发展理念也能重塑新发展格局。整体性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回答时代问题、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之一,而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就是内在统一的理论整体。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新使命需要新理念的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新发展理念贯穿落实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全过程、全领域。新发展格局是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精准回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体现,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推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着眼点,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这“三新”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伟大事业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指导、坚实稳定的实践支撑。
深刻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必然性”。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充分释放我国的内需潜力,通过构建国内循环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重大战略动态调整过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我国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为经济长期循环可持续发展提出新方法、新路径、新要求,既顺应大国经济崛起的一般规律,也是基于现实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客观环境大变革而做出的战略部署,深谋远虑、高屋建瓴。新发展格局更多强调“格局”,以经济发展战略为基点的基本格局的调整,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循环,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开放”。“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只有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极为丰富。学习好这篇重要讲话,很重要的是深刻把握“两个大局”与“三新”的内涵联系,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