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惠农政策阳光 映出十年产业振兴“好丰景”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罗丹 363261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地评线】长白时评:惠农政策阳光 映出十年产业振兴“好丰景”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罗丹 363261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惠农政策阳光 映出十年产业振兴“好丰景”
2022-09-2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历史的卷轴中,十年的跨度又足以展开一幅绚烂的图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新,成为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稳压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定海针”。我国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各类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亿万农民因产业兴旺鼓起了“钱袋子”,千万乡村也因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就没有乡村振兴。只有把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振兴才能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乡土大地上先后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和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农业并不缺乏效率,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完善政策举措,从肌体内迸发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制度力量。可以说,惠农政策阳光,映出十年产业振兴“好丰景”。

  发挥政策导向效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过去十年来,中央财政支持各地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一批龙头产业带来扩展效应,带动其它地区、其它产业快速发展。其中,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土产业,创响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00多个农业产业强镇、360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了一批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较高的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同时积极促进延链、强链聚指成拳,打造农创品牌效应,促进提升产业链的附加价值。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让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回答了“谁来创”“在哪创”“如何创”的问题,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政策供给促动了机制保障和创新。过去村民因为缺少资金,致使好产业也难以形成规模、高效。今年3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推出了23条举措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金融机制创新如同“水利工程”,涵养了乡村产业“雨林生态”。加之国家出台的围绕农业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税费支持政策,助力了新农人降本增效,提升了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政策激发“能人”效应,以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改革开放初期,人流开始“往外走”,上世纪90年代,迎来打工潮高峰;近十年来,随着内地承接产业转移,加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人员创新创业,吸引了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入乡创业、农村能人在乡创业,掀起农村创新创业热潮。这些返乡入乡在乡创新创业人员土生土长,既熟悉本地情况,又受过工业化训练、城镇化熏陶、信息化带动,视野广、思维新、实践经验足,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发展家乡事业,让产业发展更接地气、更有活力,让土地焕发新时代的生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以资金带动、政策撬动、能人牵动,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正在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

  惠农政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引导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也让农民“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由此绘就了仓满库盈的“三农”新画卷,把“好丰景”印在农民的笑脸上。“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既安排了就业,又拉动了内需,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久泰平)

编辑:罗丹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