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拿出务实管用硬措施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罗丹 3688477
【地评线】长白时评:拿出务实管用硬措施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谈政论经-长白时评 罗丹 368847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拿出务实管用硬措施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023-02-16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等有关负责人解读文件内容,介绍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稳定就业、经营增效、挖潜财产收入以及拓展转移收入等方面作出相关部署,努力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勤为政者,贵在养民;善治国者,必先富民。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让农民增收致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把保障农民的收益摆在突出位置,努力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彰显人民立场。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基本国情,持续发出重农强农信号,不断增强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水平得以逐年提高。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在高的基础上再提高农民收入,需要高度重视,拿出长短结合、务实管用的硬措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增收看得见、摸得着,在增强获得感中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抓好产业振兴,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支撑。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更是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基础。多措并举、综合发力,抓好抓实粮食这个最大产业,运用政策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抓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中,增加农民收入。落实产业帮扶政策,打造一批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较高的乡村产业发展高地;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快速稳步发展,助力农村电商、乡村新型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尤其要持续抓好脱贫地区产业巩固提升,增强脱贫群众增收动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抓稳农民就业,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要立足地方特色优势资源,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重点项目平台,构建一业一群、一县一园、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新格局,让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围绕改革创新,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逐步在县域打破城乡界限,把县域打造成连接工农、融合城乡的重要纽带。要强化政策扶持,出实招用实劲,真正让农民就业有岗位,上岗有技能,勤劳能致富,稳稳托起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抓实乡村人才,鼓励农民在创新创业中增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乡村人才保障。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把乡村人才培育摆上更加突出位置,组建一批创业服务专家队伍,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等专业化服务。要强化农村创业试点示范,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挖掘创业典型案例,建设高质量返乡入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让乡土人才在农村留得下、能创业。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既关系广大农村的民生福祉,更事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狠抓责任落实,尤其要问需于民,下功夫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使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久泰平)

编辑:罗丹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