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将至,全国政协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也将正式亮相。这是继1993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别后,时隔30年,全国政协再增新界别。
人口与资源环境始终是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较大篇幅重点提到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基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全国政协新设“环境资源界”,也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展要求的积极响应。
虽是新界别,却有大力量。据相关媒体报道,环境资源界85名委员的背景涵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水务、城市规划、海洋、林业、地质等多个领域,同时,既有行政官员,也有权威专家,他们在相关领域深耕多年,一方面能保障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无疑增强了环境资源领域履职力量。从全局上把环境资源领域的人才聚在一个平台上,一起来参政议政,能够把综合性的环境资源大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体系化、科学化,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虽是新界别,却有大作用。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别,可以把从事环境资源领域工作的委员相对集中起来,更好地动员他们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可以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以界别为依托,围绕资源环境领域重大问题组织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加强民主监督,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聚众智、汇聚众力。可以通过界别渠道,发挥委员作用,深入界别群众和委员身边群众,做好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大政方针的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协调关系、凝聚共识等工作。
虽是新界别,却有大变化。界别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界别设置随国家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调整完善。以前,好多有着环境、资源、能源专业或行业背景的委员分散在不同的界别中,导致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较为分散,难以发挥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新设“环境资源界”是顺应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展要求的应有之义,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实举措。
新界别肩负新使命。环境资源界别的设立,必将为新一届全国政协注入新的动力、凝聚新的力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李强)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