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超载1300人,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亟待解决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39286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小学超载1300人,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亟待解决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392868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小学超载1300人,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亟待解决
2017-04-28 来源: 吉网

  邾城街第一小学,是武汉市新洲区唯一一所百年老校。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镇,这所小学被4331名学生挤成了武汉市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小学,大大超过学校承受的3000人极限。虽然学校语数外三科成绩在全区小学经常名列第一,但师生们还是被“挤”的难受。(4月27日《长江日报》)

  尽管教育部说,城市应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方案,但是家长择校热度不减,择校途径五花八门,小学超载1300人,学生连上厕所都要看班级安排表错时进行,学生挤得也真够难受的。

  其实,小学严重超载,说到底还是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惹的祸。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语境下,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择校,但是由于学校布局、就近入学范围与公众就学期望值不一致,优质教育尚属“紧俏商品”,根本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无法阻挡千千万万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隐形择校屡禁不止。

  虽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4%”的教育目标已经实现,但是,用好教育投入比实现教育投入目标本身更重要。这不仅要加强教育经费审计,避免教育投入经费跑冒滴漏;也要防止教育经费为重点学校锦上添花,不为薄弱学校雪中送炭。如果说大学有重点非重点之分的话,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不应有好坏之分。在义务教育投入的问题上不仅不能厚此薄彼,而且要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防止“名校更强”、“弱校更弱”。

  从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角度讲,政府与教育部门要特别注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新增义务教育投入向薄弱学校倾斜,但是,地方政府基于教育政绩的需要,并不愿意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建设,因为名校基础本来就不错,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容易出成绩,而薄弱学校投入欠账太多,见效比较慢。地方政府往往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名校身上。由于名校与薄弱学校投入、发展不均衡,形成了薄弱学校门可罗雀、名校严重超载的教育失衡局面。

  虽说不少地区启动了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补充,名义的重点学校被取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有所改观,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这既有硬件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而一些地方谈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多像肯德基开店一样,倾向于给薄弱学校补充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与教育教学管理等教育软件配置成了教育均衡发展的软肋。

  由于教育评价机制单一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之间教师的物质待遇与事业发展环境也不一样。学校对优质师资多采取保护措施,甚至到处挖师资。造成师资流动困难,这也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一大壁垒。由于校际差异,优质师资难以向薄弱学校倾斜,形成了薄弱学校缺生源,“名校独大”的局面。

  对此,学校有私心,但政府决不能有私心,听任教育失衡加剧。而要在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上一碗水端平。如果政府热衷名校建设、忽略薄弱学校发展;像学校严重超载这样的教育失衡局面还会愈演愈烈。

  虽说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普及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不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不仅客观存在还比较严重。普及义务教育的奇迹已经实现,下一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奇迹,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我们拭目以待。如果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孩子在家门口有好学校上,还有多少人把孩子送到连上厕所都困难的地方上学呢?(踏雪痕)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