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雨来”或是戏谑,公共应对切勿松懈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43716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等雨来”或是戏谑,公共应对切勿松懈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43716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等雨来”或是戏谑,公共应对切勿松懈
2017-06-23 来源: 中国网

  一夜之间,网上似乎冒出很多野生气象学家。朋友圈、微博等,也都被一场“早就该来,却迟迟未至”的特大暴雨淋湿浸透,其间还夹杂着转载的自己未必懂的“冷涡”“气旋”“锋线”等各种气象术语。

  科普与辟谣,质疑与调侃,人喧马嘶,一片欢腾。但是,段子化的戏谑,消解了本该严肃的公共气象服务。中央气象台21日晚,就已发长文反思——“不就下场雨而已,为何阵仗闹这么大?”

  文中其实有关于此次全民“等雨来”的传播路径和社会心理分析。直接肇因,当然是野生气象学爱好者,出于个人兴趣的观测预估。这本不是问题。谁还没点儿业余爱好?天文地理、医卜星象、奇门遁甲、五行八卦,任君选。在黄药师年代,你能掐会算,或随口胡诌,影响都出不了桃花岛。但今时今日,一键发布,全网流传,如果再被不规范的传播者,有意无意以耸动标题,将其裁剪混淆成“官方版本”的模样,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截至22日,官方口径,仍只是措辞严谨的“强降雨来袭 全国南北13省份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6月22日中新社),甚至在当日中午,还得随时回应“北京暴雨去哪儿了?气象专家:最快下午抵达”(6月22日央视)。而早在一天前,网上关于“京津冀今年以来最强降雨”的“变态强度”,已传得有鼻子有眼,几可乱真。

  这也是中央气象台官微发文释疑加反思的原因。传播走样,本质上或还由于信息不对称。气象学也算高度专业学科,一般人能记着点小学自然课本“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农谚,识得积雨云,或高中地理的气压、气旋、强对流天气就不错了。多数或连气象预警级别差异都不懂,对气象云图、雷达回波图,肯定更是一脸懵状。

  这也是除了个别营销号故意以耸人听闻“标题党”追求流量外,非专业媒体传播者,可能也是专业缺乏和理解偏差造成的乌龙效应。这是客观事实,可为何总是个人预测抢先,官方权威发布甚至抢不过营销号?对此,气象台也有反思,过去那种怕出错怕出丑,为了稳而宁可慢的操作,在信息时代显然不合时宜。

  这还是技术层面,作为公共服务部门,气象服务也是职责所系,官方总是慢半拍的效率显然也是公共责任和担当上的失职失范。民众宁可信小道消息,也要带着看笑话心态,调侃消遣紧追着辟谣的官方气象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

  将一切严肃话题娱乐化段子化消解,比如,雷暴等极端天候下的公共安全,野外避险等,生存常识,还是被轻佻戏谑,这种社会心态也不够理性,甚至是危险的。再考虑到“逢夏必看海”,雨灾内涝,悲剧频仍的惨痛过往经历,暴雨将至,不以为然,也是一种认识上的灾难。

  气象部门已经紧张起来了,其他配套公共职能部门,也不能懈怠。民众可以等雨来,没心没肺,政府不能跟着后知后觉,反应迟滞。而应如临大敌,全方位布控,对此前痛点提前修复,确保万无一失。假如真来了,却毫无紧急预案,还是该涝涝该淹淹,全民等雨时的嬉皮笑脸,就会加倍化为遭灾后全民问责的雷霆之怒。(李晓亮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