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补课屡禁不止道出教育真相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75860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有偿补课屡禁不止道出教育真相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758602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有偿补课屡禁不止道出教育真相
2018-11-07 来源: 中国吉林网

  11月6日,教育部官网通报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专项督查情况,指出督查发现了个别地方师德管理“宽松软”、 个别公办中小学教师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等问题,并要求整改。(11月6日《新京报》)

  有偿补课误导了孩子的学习观,加重了孩子课业负担与家长的经济负担,教育部开展有偿补课专项督查活动,不仅要求校内不搞有偿补课,还禁止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教育部给学生减负的初衷值得肯定。有的老师课内留一手,课外展身手,拿着纳税人提供的工资,却在外参与有偿补课,无疑应该得到治理和规范。然而,从教育部抽查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师德管理“宽松软”、有公办中小学教师依然在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这些无疑是应该得到治理和规范。

  其实,对于禁止补课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早有规定,教育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此三令五申,禁补令年年发。《行政许可法》对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与程序要求,教育收费必须有法律依据。中小学校,本是在公共财政支撑下的公益事业,更应该执行严格的收费政策。但是,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部门,禁补令年年发布,但是有的地方补课涛声依旧。学校不集体补课,学生到校外补课;吃财政饭的公办学校在职教师不补课,离退休教师与编外教师在社会培训机构补课,大学生做家教,教育部门管得过来吗?

  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学习成绩是一名普通学生升学的通行证:考试成绩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是老师难以摆脱的紧箍咒。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老师,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硬指标。特别是毕业年级学生,功课任务更重。学校不补课抓学生成绩,就连家长也会焦虑不安。

  不可否认,禁补令落实难,有学校与老师追求补课经济的因素。但是,换个角度看,即便学校慑于禁补令的威严,不在校园补课。即便在职教师在中介机构、补习场所有偿补课,都在教育部门的整治范围之内,如果县市教育部门不作为,仅凭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明察暗访,查处起来并不容易。有教育专家曾感慨说:当前补课泛滥,一方面,牵涉的学校与教师太多,法不责众。另一方面,在考分决定一切的现实下,教师不想补,家长也要追着补。

  当下,家长普遍望子成龙心切,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一方面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另一方面会给孩子套上刻苦学习的紧箍咒,补课俨然成了家长的救命稻草。他们根本不会让孩子在双休日、节假日“闲”着。有的家长假期没有精力教育孩子,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比“闲”在家里上网打游戏要放心得多。即便学校、老师不补课,他们仍会为孩子请家教或者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

  即使某个班级、某所学校、某个地区假期不补课,也难以改变考试指挥棒的方向。如果说补课剥夺了孩子的休假权、异化了师生关系的话,孩子升不了学,或者家长需要付出高昂的择校费,岂不是另一种伤害?在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的今天,孤立谈禁止补课理想丰满,但是现实骨感。

  在我看来,教育部不仅要发布禁补令,而且要言而有信落实禁补令。教育部门明察暗访、认真受理举报,对违规学校、违反师德的教师启动问责程序乃至退出机制,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当下的现实教育语境值得反思。如果政府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淡化成绩观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教育环境,学校“只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别”, 应试教育氛围被素质教育理念取代,有偿补课会逐渐失去生存土壤。(叶祝颐)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