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要多些“用户思维”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97507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高校思政课要多些“用户思维”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297507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高校思政课要多些“用户思维”
2019-10-1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国之未来。他们的思想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一点也不能大意。10月9日,部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良好品质、掌握知识技能,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10.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何才能做好高校的思政课,如何才能让大学生爱上思政课?笔者认为,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务必要多些“用户思维”,以精心打磨的课程,优化学生听课的“用户体验”,让思政课真正入心入脑,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具体而言,要在“三多三少”上下功夫。

  多些思政故事,少些理论说教。高校的思政课内容是抽象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思辨性,这让不少大学生望而生畏,不敢接近。因此,讲好思政课就绝对不能将理论悬在空中,大谈道理,空谈理论,相反,要多讲些思政故事,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如果思政课仅仅停留在说教上,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人生处事方法论,并不会有太多的直接帮助,进而会让部分大学生产生一种,思政课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如果思政课堂充满了各种故事,则会完全不同。首先,课堂会有趣起来,气氛会活跃起来,毕竟谁不爱听故事呢?其次,将思政理论寓于故事之中进行阐释,能做到深入浅出,让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可感化。最后,听故事、悟故事的过程,是自我求索的过程,点燃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思政课的热情。大学生已经听过了太多的道理,思政教师若还板起脸来说教,这是缺乏“用户思维”的表现,也是对大学生群体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的表现。

  多些互动对话,少些我讲你听。思政课是“在人心灵里搞建设”。既然是建设,就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可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会发现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将思政工作完全等同于宣传工作,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要求学生“我说你听”,把思政课堂变成了宣讲课堂,一个人热情洋溢的自说自话,全然不顾听课大学生的感受。其实,对于这样的课堂,大学生的心门是会自动屏蔽的。思政课的内容都进不了学生的心门,还遑论什么“心灵建设”?所以,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注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互动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甚至将思政课时间放手交给学生去组织和讨论。只要思政教师在与大学生的互动对话中,能及时引导和纠偏他们的一些思想,其实,就已经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思政教育。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与其在课堂声嘶力竭地“满堂灌”,还不如,多留些时间,多创造些机会,与学生在互动对话中进行思想碰撞。

  多些成效意识,少些任务思维。思政课讲得好不好,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只是,一些高校不太重视从学生这个维度去评价高校教师思政课的质量,或者说学生的评价所在比重不大。这导致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出工不出力”“一个课件用几年”,只求完成教学任务,做好“规定动作”,至于教学效果则并不关心关注。长此以往,思政课在大学生眼中逐渐成了可有可无的“水课”。思政课要进行改革创新,必须引入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尤其是要注意收集和尊重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效度考核,倒逼思政教育工作者多些成效意识。高校思政课不能只干活,不问效,相反,只要效果好,活是反倒可以干得更加灵活多变些。换言之,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主动从“打卡上班”向“问效教学”进行转变。(沈道远)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