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助力乡村振兴,非遗大有可为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曹淑杰 331380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地评线】长白时评:助力乡村振兴,非遗大有可为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曹淑杰 331380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助力乡村振兴,非遗大有可为
2021-02-05 来源: 中国吉林网

  2月3日下午,正在贵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扶贫车间里,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习近平向村民详细询问制作工艺流程。他对大家说,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2006年5月20日,苗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事实上,包括苗绣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历史积淀,一度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助力传统文化传承、扶贫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非遗大有可为。截至去年11月,全国已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所。

  非遗助力传统文化传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既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就让更多人们认识非遗、接触非遗,增强了14亿多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非遗助力扶贫产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通过发挥苗绣优势就有助于让手艺逐渐转变为职业,把多彩的刺绣文化转换成鲜活的经济效益。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用充分发挥,无疑能够在“减贫摘帽”中“扶技”“扶智”,筑牢坚实的产业基础。

  非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尽管我们已经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非遗扶贫就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将给乡村振兴注入丰富文化滋养。近年来,非遗扶贫的“造血式”扶贫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拓宽了眼界、打开了思路,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稳。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开好局起好步,更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可以肯定,“十四五”期间,让非遗全面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闯出一条以特色文化造血的脱贫之路,幸福生活将更加实实在在。(林溪)

编辑:曹淑杰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