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北京对600岁八里桥保护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67625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有感于北京对600岁八里桥保护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676259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有感于北京对600岁八里桥保护
2018-06-2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对古代桥梁实施依法保护,这是法律赋予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北京对具有600年历史的八里桥实施保护,这是在让会说话的八里桥依法享有保护的权利,这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实际行动,这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正确选择。

  据新京报6月20日报道,建于1446年的八里桥,将于今年年底禁止机动车通行。路面柏油将被清除并恢复原貌。桥西152米处,一座通行能力翻番的新拱桥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通车“接班”。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八里桥石材风化严重,加之每天车来人往,桥梁实际承受荷载已经远远高于近600年前的设计荷载。

  600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如果没有八里桥的存在,就很难让子孙后代了解到过去更多的人情世故,就很难让人历久铭心地世代相传。所以,这座经过600年风霜雨雪的桥就是历史的丰碑。只要有八里桥在,那里的百姓就有一种可靠的精神依托,就不会失去对于历史的记忆,就能在继承和发扬中把祖宗留下来的经验传给子孙后代。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八里桥的存在,它能证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600年前就拥有了比较高超的造桥技术,而且能够让一座桥的使用寿命达到600岁老寿星的年龄。应该说,这在古今中外造桥史上属于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因此,当地政府决定对八里桥实施特殊保护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只有珍惜和尊重历史,才能让八里桥成为我们子孙后代心中活的历史;只有敬畏和敬仰历史,我们的民族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让历史的经验启发我们更多新的智慧。

  记得,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廖沫沙在他的《廖沫沙近作选·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中曾经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唐代皇帝李世民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作为后人,只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宝贵经验,才能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让我们发自内心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让我们居安思危,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并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先生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曾经指出:“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由此可见,北京的八里桥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多么重要;由此可见,我们保护八里桥完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而且,这是我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教科书;而且,我们有责任将八里桥的寿命延长至1200岁或者更长久;而且,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民族才能长盛不衰;而且,善于从历史中学习先进经验和智慧的民族,才能与时俱进,并吐故纳新。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八里桥那样,能够默默地承受历史的考验,并甘于无私奉献,才能担当起承载历史与未来的使命。因此,我们必须用心去读懂具有600年历史的八里桥。而且,只有还原八里桥的本来面貌,才能让子孙后代获得历史的真相。所以,我们不能在继承和发扬中制造与历史不一致的矛盾。如果我们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那就是莫大的罪过。(郭喜林)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