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小小的月饼,大大的见证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73106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小小的月饼,大大的见证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731068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小小的月饼,大大的见证
2018-09-1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再过5天,就到了9月24日,也就是到了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对于中国人而言,可谓重要。因为这一天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一年一度的重大传统节日春节。

  这一天,恰逢于农历八月十五,又恰逢于三秋之半,故人们将其称为中秋节。据说,中秋之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节日文化习俗。比如: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当然,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的故事说明,中秋节是家人的团圆日,是民族的欢乐日,是全国的奋进日,无疑深深地展示着人们所具有的家国情怀。

  这一天,无论是神州大地东西南北中的城乡百姓,还是全球的海外华人华侨同胞,都愿意举家团圆,或结伴出行游玩,或举杯邀明月,共话中秋美。而吃月饼,则浓厚了诗一般的过节气氛。月饼,属于美食,从面子看,无疑是皓月下凡,同人间团团圆圆,其象征着的团结奋进意义释放出了正能量。而从里子看,也无疑是天空飘下的巨型彩带覆盖大地,五颜六色味道好极了,其意味着生活幸福丰收果实更甜美我们再出发。月饼,皓月,团圆,丰收,奋进,这戏关键词极富热度,此时谁都难掩享受美好生活的那番喜悦之情。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文化习俗,最早见于宋代文学最高成就杰出代表苏东坡的著名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月饼,作为一种美食的名称,常常与中秋夜赏月联系在一起,其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至于到了明代,每到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其规格大小不等,此为“月饼”。而如今,月饼的面子、里子均发生了变化,在吃的时间上,也不局限在中秋节来临时,平日里想吃就吃。就像吃饺子一样,不再是年节的习俗,只要想吃,随时都会摆上餐桌。

  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今天,小小的月饼,已大大见证了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变。还是以月饼为例,用五仁、用豆沙、用果蔬、用蛋肉作馅的月饼,可谓到处可见。除了保持圆形的传统面子外,也有方形、菱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现代面子。丰富的里子,更是诱人。当然,月饼的造型,月饼的质量,月饼的价格,等等,也都随之有了今非昔比的变化,是改革开放前,特别是古时、是旧中国所无法比拟的。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月饼并非是很多人家可以经常吃得到、吃个够的美食。即使每逢中秋节的到来,吃月饼那也是相当的吝啬。比如:一块月饼分几份儿,全家人匀着吃。可见,月饼成为人们生活中,尤其是过中秋节的奢侈品。那时的月饼,面子也好,里子也好,都是一个样,一个味儿。在经济社会尚不够发达的年代,月饼的香酥可口没有几人可饱尝一顿。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民生改善也逐步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3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突破与飞跃,满载着口香甜蜜的月饼,为千家万户所享用。日常吃月饼,与中秋节吃月饼,没什么区别,简直就是一种传统节日遇到了现代文化习俗,既有诗意的感受,又有幸福感的抵心。

  月饼,本身就是一首诗,读懂它的面子、里子寓意,就读懂了中秋节为什么要强调团圆,新时代的中秋节由此也会激发出人们的家国激情。吃月饼,观月夜,赏月圆,更能圆心圆梦,而激励人们为珍惜和向往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实干兴邦,也必将成为勾画同心圆,携手共进的扎实行动。月饼就是符号,团结起来才有力量。(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