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祝年】互联网+民俗文化,“年味”更香醇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80272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网络祝年】互联网+民俗文化,“年味”更香醇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802722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网络祝年】互联网+民俗文化,“年味”更香醇
2019-01-1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mmexport1547451753683.jpg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道,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相传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民国初年开始将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承载着扎根神州大地的“中国价值”、立足千年传统的“东方智慧”,中国风吹遍九州,中国红红遍世界,中国春节越来越跨越国界,成为“世界节日”。

  快乐春节,“年味”飘香。“年味”需要民俗文化支撑,春节也是各种民俗活动最丰富的节日。金色锣鼓敲起来,幸福歌儿唱出来,大红灯笼挂起来,欢快秧歌扭起来……从腊月初八至大年十五期间,包括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各类民俗活动,会让人目不暇接。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等,既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增也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买年画、贴春联、剪窗花、栓吊挂、蒸年糕、备年货、包饺子、吃汤圆……借助着“年”的载体,这些民俗活动让人们重新认识、感受到了蕴藏和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诸如“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对外交流文化节等,都塑造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大国形象,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尽管各地民俗不尽相同,守岁、吃团圆饭、创作生肖纪念品等却一代代传承至今,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度和中国自信。

  互联网暖风劲吹,民俗文化更有生命力。让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的浪花,既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的即时性和广泛性就为传统节日找到了在新时代的最佳打开方式,比如微信红包、网上拜年等就浓郁了“年味”。传统文化因互联网更加生动、丰富、亲民,互联网因传统文化更加文明、理性、有序,互联网和传统文化越来越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指引人类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心灵明灯,能够凝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继承好、弘扬好、延续好传统文化,既是文化进步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关于“年”的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也足以表明中华文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激励着近14亿中华儿女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彪晓红,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