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对于近14亿中华儿女而言,清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日子,更是追念英烈牺牲之悲壮、激发奋进之气魄的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清明时节,向革命英烈致敬,向新中国发展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辈们致敬,为的也就是让英雄精神代代传承,照亮近14亿中华儿女的追梦征程。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前进中的国家不能忘记先烈。据不完全统计,共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永远地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无论时空如何变幻,英雄和牺牲总是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能够直抵人们的柔软内心。这些为国家和人民事业做出重大牺牲的优秀儿女,完全称得上“国之长城”、“民之栋梁”。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尊重自己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说过,“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既没有战争,也没有硝烟,更应尊重英雄,必须尊重我们内在的精神坚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新时代的特殊时间节点重温历史,也为审视当下、思考未来打开了一扇窗。从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是少数纺织业,到一跃成为科技大国、创新大国,70年来每一个中国人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英雄精神依然是中华儿女奋勇前行的路标。我们缅怀烈士,就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要将英雄精神转化为实干理念,在新时代谱写改革发展新篇。
血脉永续,英雄精神正在成为社会风尚。1990年,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曾以《念奴娇》的词牌填了一首《追思焦裕禄》,其中“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就凸显出对焦裕禄为民情怀与英雄本色的致意。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习近平曾到井冈山、大别山、陕北多地缅怀革命英烈,讲述英雄故事,号召大家铭记、崇尚英雄。在他的引领下,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正在成为社会风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既需要英雄,也需要英雄精神。“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的手中,在向革命英烈致敬、向新中国发展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辈们致敬的同时,我们更应让英雄精神代代传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携手共进、再续辉煌。(秦华)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