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4月6日的报道说,时值清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体现着饮水思源等意义。共和国是红色的,没有英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如今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而今年清明节,则更加令人追思不已。各地广泛开展以“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为主题的各项活动,人们祭扫英烈墓、参观革命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开展红色故事演讲、在网上祭奠英烈等,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可见,清明节的厚重。
作为我国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到来引发出举国关注,万家倾注。通过植树、献花、网祭、海葬、填土等传统与现代方式相结合、相渗透、相融入的清明文明之举,追思亲人、友人、好人,整个民族涌动起一波波哀思浪涛。从家庭到学校,从党政机关到部队,从企业到事业单位,从乡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唱响清明主题,共和国的红色底版更为鲜艳照人,并激励亿万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将清明文明之风化为追梦奋斗动力,将厚植家国情怀变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改革开放爱中国梦爱美好生活的实干兴邦行动。
梁启超的著名散文《少年中国说》,留下来的深刻哲理,永远鞭策、鼓舞着少年励志,少年成长,少年承担未来使命。“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成千上万的少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的谆谆教诲,在清明节期间作出了新时代祭奠先烈,浸染红色基因,立志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前行姿态。
我们注意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清明节的铭记——尊崇英雄烈士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早在清明节前一天,即:4月4日就已启动。抗战老战士代表及首都大中小学学生、部队官兵、抗战精神志愿团队6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抗战老战士代表、参加过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老战士樊玉成、参加过“9·3”大阅兵的新四军老战士储渭,带领少先队员代表一同走向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向在抗战中牺牲的战友献花。而此次主题团队活动、清明寄语墙、抗战主题音乐会、网上祭奠、志愿者专题讲解等活动,持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这是一次凸显“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主题的系列活动,青少年们的红色意识、家国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在国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随着各地清明节文化活动的开展,广大群众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深刻铭记革命先烈的历史功绩,传承弘扬英烈的伟大精神,倍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在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正是清明的来到,才进一步升级了多种形式的祭奠活动。全国各地举行缅怀革命英烈主题活动,祭奠英雄、追思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也在内心深处再一次打上了共和国是红色的烙印。烈士们的鲜血是红色的,共和国的旗帜是红色的,我们的家国情怀也是红色的。
据新华网4月5日报道,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清明时节,我驻外使领馆举行祭扫活动,祭奠长眠于海外的中国英烈。就在清明节当天,“清明祭英烈”活动在位于马来西亚古晋的沙捞越南侨机工英雄纪念碑前举行,马中双方人士缅怀抗战先烈英雄事迹。中国驻古晋总领事程广中致辞说,2019年是南侨机工英雄们回国抗战80周年。3000多位南侨机工勇士们,奔赴祖籍国中国的抗日战场。其中,有1000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艰险的滇缅公路,也是南侨机工及其他勇士们鲜血铺成的英雄之路和胜利之路。
马中双方人士缅怀抗战先烈英雄事迹,这是我驻外使领馆清明节举行祭扫活动当中的一幕,在海外,还有不少类似这样的祭奠活动举行。这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向往和平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充分表达。追梦路上,红色基因无疑是不竭的动力,驱动着近14亿中国人民拼搏、奋斗。清明节虽然过去了,但“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主题行动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还在深化。清明祭奠,传承红色基因,海内外共同行动,厚植家国情怀必将再奏新的进行曲。(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