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日,宣传就是行动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87120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防灾减灾日,宣传就是行动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871202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防灾减灾日,宣传就是行动
2019-05-07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其主题“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的确定,格外引人重视,也格外直抵人心。我们知道,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旨在敲响警钟随时随地呵护、拱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主题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防灾减灾特别的必要和重要。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全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面临自然灾害的危险和损失程度在加剧,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我们绝对不可放松警惕,松懈行动。亿万国人永远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那一恐惧黑幕的瞬间突袭。山崩地裂、飞沙走石,生命不在、撕心裂肺——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的发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

  这场罕见特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至今谈起来还让人毛骨悚然,心有余悸。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汶川“5.12”8.0级特大地震彻底唤醒了很多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我们看到,此次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领导下,迅速形成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伟大力量,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救人第一、生命至上,坚持团结、坚强与奋进,中国特有的抗震救灾精神再一次形成,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可谓感天动地泣鬼神。

  在汶川“5.12”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也就是同年6月,来自山西太原市政协委员的一份提议,引起全社会的热烈反响。提议说,为追思、哀悼灾害遇难者,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以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便呼之欲出,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践行。

  我们从防灾减灾日形象而又醒目的图标看,即可深切地感悟到防灾减灾所具有的全口径接地气、顺民心合民意的务实丰富内涵。整个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蕴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而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体现出大家万众一心、携手共同防灾减灾。同时,也体现出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深意,值得我们经常熟悉和用好。

  防灾减灾日,宣传就是行动。这一天的到来,举国上下都要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办法与措施,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防灾减灾日图标更加放大,更加清晰,也更加具有教育意义和推进作用。来自《吉林日报》5月7日的报道介绍,5月6日,吉林松原市纳仁汗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省暨松原市“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及宣传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标志着该省在5月6日至12日开展的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与此同时,压实责任,源头管理,强化“双案”排查隐患,保持火灾“零容忍”,为期50天春季森林草原防火攻坚战,也在吉林省打响。

  狠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严格执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属地党政领导责任,始终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控火源,强化源头管理,吉林省重拳出击。而突出“两区两线”(“两区”即林农交错区和长白山保护区,“两线”即中俄边境线和中朝边境线)的火源管控,长白山保护区严格落实好封山防火,加强地面巡查,必要时采取清山、清林专项行动,进行拉网式、多轮次巡查,严防火源入山;强化“双案”,发挥自身优势。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机构强化《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落实,全面开展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监测工作,科学研判火险形势,快速传递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信号,则凸显吉林行动强势锐不可当。

  一手抓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一手抓春季森林草原防火攻坚战,吉林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拿出了最为得力可行的宣传方案、最为体现“零容忍”的防火举措,可谓是责任落地、担当在肩。吉林省的做法具有推介意义,防灾减灾就应像吉林省这样步步走深走实,让宣传变成行动,让行动化为安全,让安全每时每刻得到加强。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我国防灾减灾日的到来,一定会筑牢安全万里长城,美好生活属于新时代!(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